- 相關推薦
小學生豫劇手抄報內容
在各個領域,大家都知道手抄報吧,手抄報能有效幫助我們獲得信息,培養綜合能力。那什么樣的手抄報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豫劇手抄報內容,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豫劇征文
為提高學生對中華傳統優秀戲曲文化的認識,2010年,學校開設了校本課程《豫樂飄香》,讓傳統戲曲走進了課堂。為加深學生對豫劇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濃厚豫劇學習氛圍,我們創辦了一期以“豫劇”為主題的手抄報。學生辦報的熱情很高,廣泛搜集資料,精心設計版面,認真書寫繪畫,所辦手抄報形象逼真,新穎生動,受到了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我是正宗的河南人,說起河南印象最深的就數河南梆子 豫劇莫屬了!小時候不知聽過多少《遍穆桂英掛帥》,不只看過多少回《花木蘭》。家鄉人都會唱一段《劉大哥講話理太偏》,我也不例外,媽媽很喜歡唱歌,很小的時候就聽她哼唱著。
關于豫劇,至今記憶猶新的還是那個漁具傳說。就這個聽我細筆道來一段河南豫劇同河北梆子的另一由來吧...
人類利用了魚兒們夜間喜歡游動的習慣,設置了網眼大小不同的網具,大魚會被結實的大網掛住,小魚也不能逃脫俗稱細蔑眼的小網的粘拉。魚兒們不再尋求解脫的辦法,只是祈求上天能給他們一次機會,能夠在夜里不再游近那些鋒利而又柔韌的魚網...
因為北岸的漁人們沒有想出辦法,于是就決定由北岸的漁人們看管河面上的漁具;隔天清晨收網摘魚,或是有大魚拖網遠去,以及更有些連網也不做的人類想偷魚的時候,北岸的漁人們就要敲梆子,招呼南北兩岸的漁人們一起出動,追魚網或是抓偷魚賊。北岸的漁人們覺得自己沒想出辦法,這樣支派他們也是有道理的,更何況漁具也的確要人管理,就都答應了。
每天,他們不用打魚,就在太陽底下光著膀子敲著梆子,嘴里大聲吆喝嚇唬著,呼叫伙伴們收網捉賊。日子久了,就有閑得無聊的漁人聽著敲梆子的動靜而編出了咿咿呀呀就酒下菜的調子,每每收往時節就敲著梆子唱個不休。久了,漁人們就管這調調叫河北梆子。
南岸的漁人們聽到了,很有些不服氣了于是就借著漁具的諧音編出了豫劇,以此來炫耀他們造出了漁具捕殺魚兒們的聰明才智。
直至今天豫劇仍舊充盈著我們的生活,影響著一代代熱愛豫劇喜歡豫劇的戲迷們。
文化特征
基本特征
豫劇的基本特征表現在:
(1)豫劇生成、發展具有明顯的多源性。
(2)豫劇構建有著明顯的多元性。
(3)豫劇在發展過程中善于吸收融化,彰顯出包容性。
(4)豫劇劇目、音樂顯示出豐富性。而豫劇許多專曲專用的曲牌音樂,又顯示出了其程式性。不過在一套程式萬千變化和一曲多用的戲曲美學思想關照下,豫劇的許多戲曲程式又可靈活多變地加以運用,這就又顯示出豫劇程式的泛用性。
(5)由于長期受中原文化,特別是黃河流域地方文化的影響,豫劇在演出劇目,舞臺表演、人物塑造、表述方式.音樂唱腔等方面都形成了獨特的河南地方風格和特色,具有濃郁的地域性特征。
(6)豫劇的文學語言,表演、音樂質樸無華,通俗易懂,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具有濃郁的河南文化特征,顯示了河南文化特有的簡約美和質樸美,從而構成了豫劇的簡樸性特征。
演唱特色
豫劇的唱腔音樂結構屬板式變化體,其主要聲腔板式有四種,即二八板、慢板、流水板、散板。二八板在豫劇的四大板類中表現力最強,變化最豐富。慢板類有〔慢板〕〔金鉤掛〕〔反金鉤掛〕〔迎風板〕等板式。一般為4/4拍的三眼板,其上下句唱腔起于中眼而落于板上。上句落音較自由,下句落音豫東調和豫西調不同。〔慢板〕是豫劇唱腔中常用的板式之一。它的前奏過門有多種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有“六梆”“四梆”“導四梆”和“迎風一梆”等。流水板亦為豫劇常用的板類之一,可分為流水板、慢流水板、快流水板、流水連板等。唱腔一般都是眼起板落的一板一眼的形式。可根據需要作不同速度的變化。飛板也作“非板”,無板無眼,節奏自由,屬于散板類。
以上四大板類的唱詞一般都是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或“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有時也用一些字數不等的長短句,如二八板中的呱嗒嘴即以五字句為基礎,飛板中的滾白即為有唱有白的散文體句式。
在聲腔上,豫劇屬梆子腔系,豫劇劃分主要有五大流派:以開封為中心的唱法稱“祥符調”;以商丘為中心的唱法稱“豫東調”,又稱“東路調”;以洛陽為中心流傳的唱法稱為“豫西調”,又稱“西府調”;流行于豫東南的稱“沙河調”,又叫“本地梆”;建國后,在楊蘭春等的領導下,對豫劇四大地域流派唱腔進行了綜合吸收和大幅改革,運用科學的發音,融入了歌劇元素,形成了現代流派,又稱現代戲流派。
角色行當
豫劇的角色由“生旦凈丑”組成,按一般的說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臉。戲班組織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臉,四兵四將四丫環;八個場面倆箱信,外加四個雜役”。“四生”即老生、大紅臉(紅生)、二紅臉(武生),小生;“四旦”即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閨門旦)、老旦、彩旦;“四花臉”是黑頭(副凈)、大花臉、二花臉、三花臉(丑)。也有五生、五旦、五花臉的說法。演員一般都有自己的專工行當,也有一些演員則一專多能,工一行外,兼演他行。早期豫劇以“外八角”(四生四花臉)戲為主,生行戲占重要地位。生行的大紅臉和二紅臉的界限很嚴,大紅臉專演關羽;二紅臉專演趙匡胤、秦瓊、康茂才等類角色,主要是武功戲。小生行一般有文武之分,也有的演員文武兼備,武功戲較出色。大凈主要以唱功取勝,三花臉除表演詼諧風趣外,武功戲也有“盤繩”“吊水桶”“空中還原”“探海”“元寶頂”“大翻身”等不少絕招。旦行在以“外八角”為主時代,只占次要地位,但隨女演員的登臺與逐漸增多,在豫劇中取得了主導地位。
各行當都有自己的表演要訣,如手勢要訣是“花臉過項,紅臉齊眉,小生齊唇,小旦齊胸”,武打戲的短打要訣是“身如蛇形眼似電,拳如流星腿似鉆;穩如重舟急似箭,猛、勇、急、快、坐、站穩如山”,在槍路上,有“走絲”“連九槍”“十三槍”“九個鼻”“八桿”“單倒”等路數。青衣中閨門旦的表演要訣是“上場伸手似攆鵝,回手水袖搭手脖;飄飄下拜如抱子,跪下不能露腳脖”“說話不看人,走路不踢裙,男女不挽手,坐下看衣襟”。彩旦的表演要訣是“斜眼偷看人,說話咬嘴唇;一扭渾身動,走路摔汗巾”。小旦的出場式是“出門按鬢角,雙手掖領窩,彎腰提繡鞋,再整衣裳角”。小生的表演要訣是“清、凈、沖”。“清”是清秀,唱詞吐字清,神態秀氣;“凈”是動作干凈利落,恰到好處;“沖”是武打勇猛,精神振奮。
服飾布置
早期豫劇表演的舞臺裝置極為簡單,往往只用蘆席、箔子一擋,臺上一桌二椅,即可開演。打小鑼、敲梆子的人員兼“檢場”。進入城市后,有較固定的劇場,舞臺裝置才有所改進。豫聲劇院已采用一些布幕、布景,旦角服飾講究“老旦清,正旦俊,花旦風流”。此后又受京劇服飾的影響,已基本與京劇服飾相同。
音樂
豫劇武場的鑼鼓點共有三大類:
①開臺鑼鼓點,主要由〔混加官〕〔毛邊〕〔鮑老催〕等。
②配合表演動作及烘托舞臺氣氛的鑼鼓點。大多與京劇相同,但有的叫法不同。常用的有各種形式的〔一鑼〕〔兩鑼〕〔三鑼〕以及〔收頭〕〔四擊頭〕〔緊急風〕〔戰場〕等。
③唱腔中的鑼鼓點,劇種特色較突出。較常用的有〔迎風〕〔到脫靴〕〔拐頭釘〕等。流水板類中有各種〔流水頭〕以及〔一滴油〕等。
散板類中有各種〔非板頭〕〔滾白〕等。二八板類鑼鼓點最為豐富,又分為單鼓條和雙鼓條兩類。除兩者都有的〔串錘〕〔長鑼〕等外,單鼓條類中常用的有〔里撇〕〔外撇〕等,雙鼓條中常用的有〔五釘錘〕〔梆子穗〕〔風攪雪〕等。加上其他附屬板式唱腔中的各種鑼鼓點,總共不下百種。另外,河南在節日時都會唱豫劇。
曲牌
豫劇文場中的傳統伴奏曲牌有300多個,其中嗩吶曲牌130多個,橫笛曲牌20多個,絲弦曲牌170多個。嗩吶曲牌中常用的有:“春來到”“大漢東山”“小漢東山”“大桃紅”“小桃紅”“大開門”“小開門”“大風入松”“小風入松”“文二凡”“武二凡”“龍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駕令”“山坡羊”“紅繡鞋”“嗩吶皮”“娃娃”等。橫笛曲牌常用的有:“朝天子”“五六五”“哭皇天”“云霄歌”“石榴花”“花朝元歌”“百鳥朝鳳”“雞爬坡”“小開門”等。絲弦曲牌中常用的有:“小花園”“九連環”“花錯字”“小紅鞋”“苦中樂”“浪淘沙”“油葫蘆”“囈怔”“算盤子”“娶嫁”等。
樂器
豫劇樂隊的文場主奏樂器,早期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員兼吹嗩吶)、二弦(竹或木質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撥彈樂器)。20世紀30年代,樊萃庭先生節借鑒兄弟劇種山東梆子的伴奏樂隊,引進了板胡,大弦、二弦逐漸棄置,改用中音板胡(俗稱“瓢”)為主弦。20世紀50年代以后,一般的文場中逐漸增添了二胡、琵琶、竹笛、笙、悶子、大提琴等。有的還增加了墜胡、古箏等。亦有增加小提琴、中提琴及西洋銅管、木管樂器的,組成中西混合樂隊。
豫劇樂隊武場的主要樂器有板鼓、堂鼓、大鑼、手幣、小鑼和梆子等。
代表劇目
豫劇的傳統劇目有1000多個,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歷史小說和演義。如封神戲、三國戲、瓦崗戲、包公戲、楊家將戲和岳家將戲,還有很大一部分描寫婚姻、愛情、倫理道德的戲。新中國成立之后,出現了不少描寫現實生活的現代戲和新編歷史劇,使豫劇事業又有了新發展。如《朝陽溝》《小二黑結婚》《人歡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試夫》《蘋果,紅了》《淚灑相思地》等等。
據1956年統計,傳統劇目有647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對花槍》《三上轎》《宇宙鋒》《地塘板》《提寇》《鍘美案》《十二寡婦征西》《春秋配》等。1949年以來,整理、改編的傳統戲有《紅娘》《花木蘭》《穆桂英掛帥》《破洪州》《唐知縣審誥命》《打金枝》《三哭殿》等;創作改編的現代戲有《朝陽溝》《劉胡蘭》《李雙雙》《人歡馬叫》,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結婚》《羅漢錢》《祥林嫂》《五姑娘》《紅色娘子軍》等許多劇目。等。其中《花木蘭》《花打朝》《穆桂英掛帥》《梵王宮》《洛陽橋》《唐知縣審誥命》《七品芝麻官》《秦香蓮》《包青天》《朝陽溝》《人歡馬叫》等幾十部均攝制成影片。
進入21世紀,豫劇又涌現出了許多新作品,如《鍘刀下的紅梅》《常香玉》《新白蛇傳》《村官李天成》《程纓救孤》《清風亭上》《香魂女》《重渡溝》等。
【小學生豫劇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關于豫劇的手抄報內容07-11
小學生環保手抄報內容09-19
小學生讀書手抄報內容09-14
小學生夏季手抄報內容04-15
小學生家風手抄報內容08-30
小學生寒假的手抄報內容08-30
小學生冰雪手抄報內容08-30
小學生垃圾分類手抄報內容08-26
小學生校園安全手抄報內容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