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乒乓球知識手抄報內容
在各領域中,大家對手抄報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手抄報能有效激發我們的創新意識和求知欲望。那什么樣的手抄報才是好的手抄報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乒乓球知識手抄報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乒乓球”一名起源于1900年,因其打擊時發出“pingpang”的聲音而得名,在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等地區以“乒乓球”作為它的官方名稱。
乒乓球起源:
乒乓球起源于英國。19世紀末,歐洲盛行網球運動,但由于受到場地和天氣的限制,英國有些大學生便把網球移到室內,以餐桌為球臺,書作球網,用羊皮紙做球拍,在餐桌上打來打去。1890年,幾位駐守印度的英國海軍軍官偶然發覺在一張不大的臺子上玩網球頗為刺激。后來他們改用實心橡膠代替彈性不大的實心球,隨后改為空心的塑料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網拍,在桌子上進行這種新穎的“網球賽”,這就是Tabletennis得名的由來。
Tabletennis出現不久,便成了一種風靡一時的熱門運動。20世紀初,美國開始成套地生產乒乓球比賽用具。它是美國頭號持拍運動,有超過20萬美國人在打乒乓球。最初,Tabletennis有其它的名稱,如Indoortennis。后來,一位美國制造商以乒乓球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創造出Ping-pang這個新詞,作為他制造的“乒乓球”專利注冊商標。Ping-pang后來成了Tabletennis的另一個正式名稱。當它傳到中國后,人們又創造出“乒乓球”這個新的詞語。
乒乓球運動的很多用詞是從網球變來的。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ball或Table-tennisball,乒乓球臺叫Ping-pongtable,臺面稱Court,中間的球網稱Net,支撐球網的架子叫Netsupport,乒乓球拍叫Ping-pongbat。
乒乓球單人比賽原來一般采取三局兩勝或五局三勝制(每局21分),2001年改為七局四勝制或五局三勝制(每局11分),所謂“局”,英文是Set。發球叫Serve。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賽中。最負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起初每年舉行一次,1957年后改為兩年舉行一次。
乒乓球知識手抄報內容2
乒乓球由小變大,經歷了一番曲折的過程。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隊囊括第三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7項冠軍之后,就有人提出把乒乓球加大,把網加高等建議,但這一建議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
此后,乒乓球運動技術不斷發展,球速越來越快,旋轉越來越強。不少運動員對陣時回合減少;有時球飛如閃電,觀眾還未看清,勝負已經決出,削弱了乒乓球愛好者的興趣。為此,國際乒聯前主席荻村伊智朗曾考慮把乒乓球加大。而徐寅生擔任國際乒聯主席后把這件事提上了議事日程。
1996年5月,國際乒聯理事會同意試驗大球的提案——為減緩球速和旋轉,增加回合和觀賞性,建議將乒乓球的直徑增大兩毫米。國際乒聯準備次年在日本舉行的青年錦標賽上做試驗,但由于日本廠商意見太大而作罷。當時,改大球只是建議,廠商要生產大球,需要投入資金重制模具,調整工序,若建議最后被否決,資金就浪費了。
為支持乒乓球改革,上海紅雙喜乒乓集團毅然承擔了試制任務,按要求生產出一批高質量的大球,由國際乒聯送給各會員協會試用。世界上唯一擁有測量動態乒乓球速度和旋轉儀器的中國乒協主動承擔了測試工作。中國乒協科學委員會科研人員做了“不同直徑和重量的乒乓球對擊球速度和旋轉影響的實驗”。實驗結論是:直徑大的球,速度慢于直徑小的球,旋轉弱于直徑小的球;直徑相同的球,重量和彈力大的要比重量和彈力小的球速度快、旋轉強。
1997年第四十四屆世乒賽期間舉辦了首次試驗大球的比賽,但影響不大。1998年春天,由徐寅生提議舉辦的蘇州國際乒乓球“大球”賽做了第二次試驗。中國乒協主動承擔了蘇州試驗比賽的經費。今年初,在丹麥哥本哈根又舉行了一次試用大球的國際比賽。
1999年在大維第四十五屆世乒賽期間舉行的國際乒聯代表大會上,“大球改革”提案因未獲得四分之三多數票而被擱置,124名委員中有84人投贊成票,30人反對,10人棄權。當時新任的國際乒聯主席沙拉拉說,有些代表因對這項改革措施將帶來的影響不了解而投了棄權或反對票,他將做解釋和說服工作。
2000年2月23日,國際乒聯特別大會和代表大會在吉隆坡通過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決定從2000年10月1日起,也就是在悉尼奧運會之后,乒乓球比賽將使用直徑40毫米、重量2.7克的.大球,以取代38毫米小球。
乒乓球有各種各樣不同打法,還有多種戰術。不管是甚堋打法,戰術如何變化多端,乒乓球技術離不開四個基本因素,那就是:力量、速度、旋轉和落點。
力量作用於球,是通過球的前進速度和旋轉強度表現出來的。如果你在進攻當中猛力扣殺,使對方接不好,那堋你就要打得有力量。如果你是在加強旋轉的強度,無論是制造上旋或下旋,那堋你一定要用力磨擦球。
為了盡量減少對方的準備時間,你必須抓緊時間,爭取在最短、最快的時間內把球回擊到對方的面上,使對方措手不及,這就速度。
為了增加對方還擊的難度,還可以制造各種旋轉球,迫使對方回球失誤后“出機會”球,這就是旋轉。
乒乓球不大,要使自己打過去的球更具威力,必須要調動對方前后、左右的移動或奔跑。因此要講究落點。
所以說,力量、速度、旋轉、落點是乒乓球技術的基本因素。
1.正膠海綿拍。正膠就是膠皮顆粒向上、高度與直徑相等的膠皮。它彈性好,擊球穩且速度快,適合近臺快攻型的球員使用。如果覺得自己手腕動作靈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夠,那最好選擇以速度制勝的正膠球拍。
2.生膠海綿拍。生膠就是顆粒向上、直徑大于高度的膠皮。特點是擊球有下沉,搓球旋轉弱,適合近臺選手使用。
3.反膠海綿拍,反膠就是粘貼時粗面向下、黏性較大的光面向上的一種膠皮,全歐洲的選手均采用此種膠皮。反膠打球的旋轉力特強,所以打法以旋轉為主的球員(如弧圈球、削球)必諳此道。當然,反膠容易制造旋轉,也容易吃轉兒,掌握有一定難度。
4.防守型海綿拍。用拍一般以削球為主,屬于旋轉型打法,故而橫拍削球手多以反膠為主,反手則花樣繁多。
在近年來生產的球拍上,多標明有“進攻”、“全面”、“防守”等類型的分類標識,可供愛好者選擇。
初學者,不妨選用控球容易的低檔球拍來矯正動作,待水平逐漸提高、形成穩定的打法后,再挑選針對性較強的中高檔底板。中低檔的球拍不一定就不好用,哪塊球拍用順手了,哪塊就好用。
【乒乓球知識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人防知識手抄報內容03-20
足球知識手抄報內容05-13
文學知識手抄報內容06-11
體育與健康知識手抄報內容04-02
足球知識手抄報內容范文10-17
安全知識手抄報內容匯集04-10
防臺風安全知識手抄報內容10-24
四季知識手抄報內容10-24
手抄報內容之防震減災知識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