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廉潔奉公手抄報內容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對各類手抄報都很熟悉吧,每一份手抄報的后面都包含著編者的辛勤勞動和聰穎的智慧。那么什么樣的手抄報才是好的手抄報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廉潔奉公手抄報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廉潔奉公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lián jié fèng gōng ,意思是廉潔不貪,忠誠履行公職,一心為公。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解釋
廉潔奉公 (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清白;奉公:奉行公事。廉潔不貪,忠誠履行公職,一心為公。
廉,就是不貪污,稱有節操,不茍取的人品行正直、剛直方正、清白高潔;廉潔就是廉正、廉明,比喻品行端正,有氣節。奉,比喻恭敬地用手捧著,有尊重、遵守之意;公是指正直無私,為大家的利益大公無私。廉潔奉公,就是品行端正,為人貞潔,清廉守正。只有保證廉潔行政,才能做到奉公守法。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示例
堅持廉潔奉公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要求,也是依法行政的永恒主題。改革開放以后,黨和國家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設,用法律約束公職人員的行為。
近義詞
克己奉公、奉公守法
反義詞
貪贓枉法
廉潔奉公小故事
吳隱之,到廣州做官,從“貪泉”路過,聽隨從說起有這么一回事,便去看看。他看見所謂的“貪泉”實際上只是山泉,就蹲下捧著泉水暢飲,隨從見狀趕緊上前阻攔:“這是貪泉,千萬不能喝啊!”吳隱之哈哈大笑,說:“什么貪泉不貪泉的,我就不信這個邪。貪婪的人不喝也會貪,清廉的人就算喝了也能保持廉潔。”隨后還賦詩一首以表達自己廉政的決心:“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這首詩的意思是:人們傳說喝了“貪泉”的水便會貪得無厭,欲壑難填。但我認為,如果讓品德高潔的伯夷、叔齊(殷商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喝了它,一定不會改變廉潔之心的。
吳隱之笑酌“貪泉”明廉志,潔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表現出清正廉潔的高尚品質。
古代廉潔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諸葛亮
諸葛亮雖身為蜀國丞相和三軍統帥,軍政大權在握,卻是廉潔奉公的表率。他教育兒子要進行品行高尚的養成,即要用儉樸的生活來養德,用淡泊富貴來樹立大志,用靜心學習增長才干,用振奮精神來革除享樂怠惰,等等。諸葛亮正是這樣做而實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名言的。他在生命垂危之際寫給劉禪的信中說:“我在成都的家只有桑樹800棵,薄田15頃,子孫靠它生活還是挺富裕的。我在外面(老家以外的地方)再沒有別的財產,隨時的衣食,全部仗給于官家,不另外謀取生財之道來增加點滴私產。我死的時候,不使家屬內有多余的布帛,外有多余的財產。”諸葛亮在臨終前不但勸諫后主,規劃國事,而且有針對性地陳述家事,預先謝絕賞賜,以免后代因錢財而不成大器。高風亮節,這太難能可貴了!
諸葛亮的這種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岳飛
岳飛是中國古代將帥中廉潔奉公,為人師表的楷模。他從嚴治軍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嚴以律己。岳飛提出過國泰民安的兩個著名口號:“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他身體力行,嚴守一不貪財,二不愛色,三不娶妾,四是山河未復滴酒不進的“四不”規定。他個人的日常生活極其清苦。他平常的飯菜大多是主食加一個菜。有一次,岳飛吃到一種名叫“酸餡”的食品,他覺得味道不錯,嘗了幾個以后,就叫隨從收起來留到下頓再吃,以免浪費。岳飛在16歲時娶的一位劉姓夫人,因他從軍遠離,家鄉淪陷后,生活無著,被迫轉嫁。南渡以后,岳飛另娶了一位李姓夫人,夫妻之間的感情甚篤。他的部屬同事們曾出于對岳飛這位主帥的尊敬,出錢買了一個年輕美貌的土族女子,送給他做姬妻。岳飛未曾見面就婉言謝絕了。在當時的南宋士大夫社會官吏多是三妻六妾和“西湖歌舞幾時休,直把臨安作汴京”的環境中,岳飛能如此潔身自好,真是清淡如水,廉潔為鏡,高風亮節,實在難得!
厚謝婉拒
宋時,劉溫臾在朝中身居要職,一個自稱他門生的人送給他一車糧草,劉溫臾推辭不掉,當即答謝回贈他一套華麗的衣服,其價值高于一車糧草的數倍,那人見達不到送禮行賄的目的,只好將糧草拖了回去。
母勸子廉
東晉西征大將軍陶侃做潯陽縣吏時,曾主管縣衙魚肉及精美食品供應。有一回,他派人送一瓦鍋魚制品給母親諶氏。諶氏原封未動讓人退回,并附信一封:“你做縣吏,送給我公物,不但不能使我受益,還會增加我對你的擔憂。”她規勸兒子要公私分明,為政清廉。在母親的教導下,陶侃反思自己,改過自新,后來以政績顯著聞名于世。
妻勸夫廉
古時,東關臨池司馬孟宗在外做漁官時,因妻子愛吃魚,他便把腌魚寄給妻子。其妻卻將魚如數退回,并附言說:“你做漁官,卻把腌魚寄給我,別人如何看呢?”為此,她三年不吃魚,司馬孟宗從此也恪守清廉。
兄勸弟廉
清順治年間,侯抒愫任濰縣知縣時,操守清正。大商人郭某遭了官司,有十多個官員為其說情,侯抒愫都閉門不見。侯抒愫為官清正與其哥哥的勸導是分不開的。當初,侯抒愫任知縣時,其哥哥侯抒惲就勸戒說:“我們家世代清白,你如果貪一文錢回來,我就不認你這個弟弟了。”
老勸新廉
明朝有個兵部尚書叫王廷相。有一次,他給新上任的御史講了這樣一件事:一天,他坐轎外出,走到半路下雨了。雨后再上路時,一個穿著新鞋的轎夫小心翼翼,后來還是一不小心踩到了水洼里,鞋面被弄臟了。于是,這個轎夫便不再顧惜新鞋,再遇到泥水,便滿不在乎地踩上去。御史是負有彈劾、糾察官員過錯之責的人,王廷相講的這個故事,其中的寓意很深,是勸戒御史引以為戒,堅持防微杜漸,以保清廉本色。
下勸上廉
金海陵王執政時,劉煥任任丘縣縣尉。任丘縣縣令是個貪財的人,劉煥遇事就提醒他“收斂貪財之心,少干貪占之事”。這個縣令還能聽進他的勸告,與劉煥共事期間真的多干實事,不搞貪占。后來,朝廷考核官員時,縣令受到獎賞。縣令置酒感謝劉煥:“你有廉慎之德,使我獲得了獎賞,感謝你的提醒和規勸。”
晏嬰一裘
春秋齊景公時,齊國的良相晏嬰一生崇尚節儉。他平日粗茶淡飯,妻室只著布衣,從不奢望絲綢。晏嬰自己有一狐裘,一直穿了三十年,別人譏笑他,他卻泰然處之。景公稱贊他勤政廉潔,并賜給他千金之裘,但他卻堅辭不接受。
【廉潔奉公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讀書的感覺手抄報內容內容08-30
科普手抄報內容09-22
自然手抄報內容08-21
愛心的手抄報內容09-28
戒煙手抄報內容09-27
德育手抄報內容08-31
自信的手抄報內容08-29
宿舍手抄報內容09-13
友誼的手抄報內容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