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的故事手抄報

發布時間:2017-05-21  編輯:admin 手機版

橋的故事<a href=/shouchaobao/手抄報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 title=手抄報" src="/d/file/shouchaobao/2017-05-25/a396ccf0165a55616cc56aa03fff2020.png" style="width: 398px; height: 261px;" />

橋的故事:


  瀘定鐵索橋

  是紅軍的“飛奪瀘定橋點指揮部”和炮臺、機槍陣地,正是在它的掩護下,紅軍的22勇士從13根鐵索上奮勇爬過,粉碎了蔣介石讓朱毛“成為第二個石達開”的夢想。走在橋上,低頭看波濤洶涌的大渡河,大家能否想象一下當年的工匠是怎樣把這么沉重的鐵鏈拉過河鋪成鐵索橋嗎?當年的紅軍又是怎樣在槍林彈雨之下怎樣爬過這103米的鐵索嗎?我們到了橋西橋頭堡的地下,就這座橋的關鍵所在。堡基面以下是落井,埋有生鐵鑄造的地龍樁和臥龍樁,并以鐵鏈錨固,我們看見的這根鐵柱,就是地龍柱,上面鑄有的重量18000斤,這和孫悟空的金箍棒的重量差不多,大約也只有它才能撐起這座橋了。

  這就是當年康熙皇帝的御碑,正文為“瀘定橋”,而橫批為“一統河山”(從左至右看),可見康熙對當時疆土完整的意愿;而反過來看,“山河統一”又表現了他對疆土完整統一的一種喜悅。由此可想,鐵索橋對祖國統一的重要性,大家也就應明白“瀘定”二字的意義了。瀘定橋坐落在瀘定縣城大渡河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筆題寫"瀘定橋",并立御碑于橋頭,橋長103米,寬3米,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臺落井里,9根作底鏈,4根分兩側作扶手,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全橋鐵件重40余噸。

  兩岸橋頭堡為木結構古建筑,風貌獨特赤我國國內獨有。自清以來,此橋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軍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這里飛奪瀘定橋而使該橋聞名中外。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亚州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 在线观看午夜看片免费 | 日本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se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