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描寫雪的手抄報

時間:2023-12-12 14:11:50 立宇 手抄報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描寫雪的手抄報

  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結再落下的自然現象,或指落下的雪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描寫雪的手抄報,歡迎大家的閱讀。

  【雪介紹】

  雪(snow)是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團)組成的降水。

  水是地球上各種生靈存在的根本,水的變化和運動造就了我們今天的世界。在地球上,水是不斷循環運動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熱蒸發到天空中,這些水汽又隨著風運動到別的地方,當它們遇到冷空氣,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地球表面。這種降水分為兩種:一種是液態降水,這就是下雨;另一種是固態降水,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雪大多降自雨層云和高層云,降水強度變化較慢。冷天積雨云的降雪有陣性特征,稱為陣雪。

  降雪由大量不同大小的雪晶組成,一般小的比較多。為了描述同時下落的雪晶群體的大小分布特征,常用雪晶譜或雪晶溶化后的溶液譜。

  雪晶主要是在云中凝華增大的,首先在冷云中通過冰核的作用產生冰晶,通過凝華(冰晶過程)長大成雪晶,以后還能撞凍過冷水滴而長大。雪晶撞凍過冷水滴很多時,外形會改變。雪晶具有各種各樣的形狀,這同它們生長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有關。

  降雪量同所有降水量一樣,用相當的水層厚度來度量,單位是mm。實用上有時也用降雪在平地上所累積的深度來度量,稱為積雪深度。

  大凡物事都有幾種別名,雪花也有許多別稱,這些別稱通常都出自古代詩人的名句,比如“銀粟”(獨往獨來銀粟地———宋·楊萬里詩)、“玉塵”(東風散玉塵———唐·白居易詩)、“玉龍”(峴山一夜玉龍寒———唐·呂巖詩)、“六出”(六出飛花入戶時———唐·高駢詩)。在廣東省,雪還有一個很奇怪的別名———“犬狂”,那是因為雪在廣東非常罕見,故楊萬里曾有詩云:“粵犬吠雪非差。”唐文學家柳宗元則說得更為詳細:“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州中之犬,皆倉黃吠噬,狂走者累日。”從此,“犬狂”也就在嶺南成了雪的別名。 雪花是六角形的,這一點是在中國最早見諸文字的。西漢時《韓詩外傳》曰:“凡草木之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雪花雖然都是六角形,但細分起來有20000多種具有微小差別的圖案。

  雪花多呈六角形,花樣之所以繁多,是因為冰的分子以六角形為最多,對于六角形片狀冰晶來說,由于它的面上、邊上和角上 的曲率不同,相應地具有不同的飽和水汽壓,其中角上的飽和水汽壓最大,邊上次之,平面上最小。在實有水汽壓相同的情況下,由于冰晶各部分飽和水汽壓不同,其凝華增長的情況也不相同。例如當實有水汽壓僅大于平面的飽和水汽壓時,水汽只在面上凝華,形成的是柱狀雪花。當實有水汽壓大于邊上的飽和水汽壓時,邊上和面上都會發生凝華。由于凝華的速度還與曲率有關,曲率大的地方凝華較快,故在冰晶邊上凝華比面上快,多形成片狀雪花。當實有水汽壓大于角上的飽和水汽壓時,雖然面上、邊上、角上都有水汽凝華,但尖角處位置突出。水汽供應最充分,凝華增長得最快,故多形成枝狀或星狀雪花。再加上冰晶不停地運動,它所處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也不斷變化,這樣就使得冰晶各部分增長的速度不一致,形成多種多樣的雪花。

  【雪形成條件

  空氣在某一個溫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飽和水汽量。空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叫做露點。飽和的空氣冷卻到露點以下的溫度時,空氣里就有多余的水汽變成水滴或冰晶。因為冰面飽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長所要求的水汽飽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說,水滴必須在相對濕度(相對濕度是指空氣中的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下空氣的飽和水汽壓的比值)不小于100%時才能增長;而冰晶呢,往往相對濕度不足100%時也能增長。例如,空氣溫度為-20℃時,相對濕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長了。氣溫越低,冰晶增長所需要的濕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溫環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產生。

  【雪的自然災害

  雪崩

  積雪的山坡上,當積雪內部的內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時,便向下滑動,引起大量雪體崩塌,人們把這種自然現象稱做雪崩。雪崩是一種所有雪山都會有的地表冰雪遷移過程,它們不停地從山體高處借重力作用順山坡向山下崩塌,崩塌時速度可以達20-30米/秒,隨著雪體的不斷下降,速度也會突飛猛漲,一般12級的風速度為20m/s,而雪崩將達到97m/s,速度可謂極大。具有突然性、運動速度快、破壞力大等特點。

  它能摧毀大片森林,掩埋房舍、交通線路、通訊設施和車輛,甚至能堵截河流,發生臨時性的漲水。同時,它還能引起山體滑坡、山崩和泥石流等可怕的自然現象。因此,雪崩被人們列為積雪山區的一種嚴重自然災害。雪崩常常發生于山地,有些雪崩是在特大雪暴中產生的,但常見的是發生在積雪堆積過厚,超過了山坡面的摩擦阻力時。雪崩的原因之一是在雪堆下面緩慢地形成了深部"白霜",這是一種冰的六角形杯狀晶體,與我們通常所見的冰碴相似。這種白霜的形成是因為雪粒的蒸發所造成,它們比上部的積雪要松散得多,在地面或下部積雪與上層積雪之間形成一個軟弱帶,當上部積雪開始順山坡向下滑動,這個軟弱帶起著潤滑的作用,不僅加速雪下滑的速度,而且還帶動周圍沒有滑動的積雪。

  風吹雪

  大風攜帶雪運行的自然現象。又稱風雪流。積雪在風力作用下,形成一股股攜帶著雪的氣流,粒雪貼近地面隨風飄逸,被稱為低吹雪;大風吹襲時,積雪在原野上飄舞而起,出現雪霧彌漫、吹雪遮天的景象,被稱為高吹雪;積雪伴隨狂風起舞,急驟的風雪彌漫天空,使人難以辨清方向,甚至把人刮倒卷走,稱為暴風雪。風吹雪的災害危及到工農業生產和人身安全。風吹雪對農區造成的災害,主要是將農田和牧場大量積雪搬運他地,使大片需要積雪儲存水分、保護農作物墑情的農田、牧場裸露,農作物及草地受到凍害;風吹雪在牧區造成的災害主要是淹沒草場、壓塌房屋、襲擊羊群、引起人畜傷亡;風吹雪對公路造成危害。

  牧區雪災

  白災是我國牧區常發生的一種畜牧氣象災害,是由冬季降雪過多,積雪過厚,雪層維持時間過長引起的。從頭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4月,都是我國北部和西部牧區白災的高發期。每當發生白災時,積雪掩蓋了牧草,牲畜無法覓食,在饑餓和寒冷的雙重折磨下,牲畜開始掉膘,體質變弱,嚴重時會造成大量牲畜死亡。從表面看,白災就是雪災,但實際上它卻是一種因為牲畜無法覓食而形成的餓災。

  影響白災輕重程度的因素是什么在同樣條件下,馬的破雪能力最強,它可以踏破30厘米以內的積雪。其次是羊,它能用前蹄刨出20厘米厚的積雪下面的牧草。牛的破雪能力最差,當積雪超過10厘米厚的時候,它就無能為力了。白災的輕重還受其它因素的影響。如果積雪密度過大,或者是雪中夾有冰層,表面有冰殼,即使雪層不深,也會嚴重影響到牲畜的采食。另外,由于各牧區牧草的高度不一,所以相同程度的白災在不同的地區也會造成不同的影響。在海拔較低,氣候條件適宜的草甸草原上,牧草長勢茂盛,高度一般在30厘米左右,所以,當積雪厚度不超過15厘米的時候,一般不會對牲畜的覓食造成影響,不過,當積雪超過30厘米的時候,就會形成重度白災。而在青藏高原以及新疆北部地區等高海拔牧區,牧草長得十分矮小,當積雪厚度達到15厘米的時候,就可以封閉整個草場。再加上這些牧區的氣候寒冷,積雪不易融化,各類牲畜的放牧采食都十分困難,也常常引發重度白災。

  牧區雪災亦稱白災,是因長時間大量降雪造成牧區大范圍積雪成災的自然現象。它是中國牧區常發生的一種畜牧氣象災害,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場放牧的畜牧業地區,由于冬半年降雪量過多和積雪過厚,雪層維持時間長,影響畜牧正常放牧活動的一種災害。對畜牧業的危害,主要是積雪掩蓋草場,且超過一定深度,有的積雪雖不深,但密度較大,或者雪面覆冰形成冰殼,牲畜難以扒開雪層吃草,造成饑餓,有時冰殼還易劃破羊和馬的蹄腕,造成凍傷,致使牲畜瘦弱,常常造成牧畜流產,仔畜成活率低,老弱幼畜饑寒交迫,死亡增多。同時還嚴重影響甚至破壞交通、通訊、輸電線路等生命線工程,對牧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造成威脅。雪災主要發生在穩定積雪地區和不穩定積雪山區。中國牧區的雪災主要發生在內蒙古草原、西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區。

  積雪

  根據積雪穩定程度,將我國積雪分為5種類型:

  ①永久積雪:在雪平衡線以上降雪積累量大于當年消融量,積雪終年不化。

  ②穩定積雪(連續積雪):空間分布和積雪時間(60天以上)都比較連續的季節性積雪;

  ③不穩定積雪(不連續積雪):雖然每年都有降雪,而且氣溫較低,但在空間上積雪不連續,多呈斑狀分布,在時間上積雪日數10~60天,且時斷時續:

  ④瞬間積雪:主要發生在華南、西南地區,這些地區平均氣溫較高,但在季風特別強盛的年份,因寒潮或強冷空氣侵襲,發生大范圍降雪,但很快消融,使地表出現短時(一般不超過10天)積雪;

  ⑤無積雪:除個別海拔高的山嶺外,多年無降雪。雪災主要發行在穩定積雪地區和不穩定積雪山區,偶爾出現在瞬時積雪地區。

  【與雪有關的節氣】

  小雪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個節氣,在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來臨,小雪來臨表示開始降雪降溫,但是雪量比較小,地面上也不會有太多的積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這個時期天氣逐漸變冷,黃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與小雪節令一致。雖然開始下雪,一般雪量較小,并且夜凍晝化。

  我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 意思是說:由于氣溫降低,北方以下雪為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見了;又因天空陽氣上升,地下陰氣下降,導致陰陽不交,天地不通,所以萬物失去生機;所以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習俗

  1、腌臘肉

  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

  小雪節氣后,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余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2、腌雪菜

  雪菜,又叫雪里蕻,以葉柄和葉片食用,營養價值很高。有新鮮和腌制品之分,新鮮雪菜是翠綠色的,口感略澀微辣,常用來炒肉末;經鹽腌漬的雪菜質脆味鮮,口感爽脆,略帶酸味。

  3、曬魚干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干、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后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

  4、吃刨湯

  “小雪殺豬,大雪宰羊。”小雪前后,土家族群眾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

  5、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大雪

  大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即氣溫與降水量。大雪節氣,是反映氣溫與降水變化趨勢的節氣,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因“雪”是寒冷的產物,代表寒雨天氣,這節氣的特點是氣溫顯著下降,強冷空氣往往能夠帶來雨或雪。

  “大雪”名稱是個比喻,反映的是這個節氣期間氣候變化,寒流活躍氣溫下降、降水增多,并不是表示這個節氣期間下很大的雪。但是大雪節氣之后,天氣會越來越冷,下雪的可能性大增。

  習俗

  1、喝紅薯粥

  魯北民間有俗語:“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門,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

  2、腌肉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時節,人們還會腌肉。

  在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把清理好的雞鴨魚肉用調料腌制,穿在繩子上,掛在陰涼通風處,過一段時間,就成了風味獨特的臘雞、臘鴨、臘魚和臘肉了!還可以用豬肉做成臘腸,又是另一種滋味喲。它們將成為春節大宴上的主角之一。

  3、大雪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自然景觀,南方也有“雪花飛舞,漫天銀色”的迷人圖畫。

  到了大雪節氣,河里的冰都凍住了,人們可以盡情地滑冰嬉戲。

  4、大雪進補

  大雪是“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

【描寫雪的手抄報】相關文章:

描寫雪的07-17

描寫雪的07-07

描寫雪的04-29

描寫雪的07-07

描寫雪的04-29

關于雪的手抄報08-30

有關雪手抄報08-30

雪手抄報圖片08-30

雪的手抄報資料08-30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日韩在线观看一区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 亚洲稚嫩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中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