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我們通過它認識了這個色彩繽紛的世界,它是人體最直接的“導航系統”,身體因此才能辨別和控制行走的方向。然而卻有許多人地因各種病因導致這一“系統”的衰退和失靈,造成了患者極大的身心痛苦。
視力好的人也許并沒有覺得陽光有多明媚,自己有多幸福,然而,如果有一天你再也不能用眼睛去觀察世界,你會有何感受?
不見天日是痛苦的,然而就在我們生活當中,據世界衛生組織1997年的一次調查,并向全世界發出警告,全球共有視力殘病患者一億四千八百萬人之多。而引起失明的眼病最主要的是白內障(約1600萬)、青光眼(約500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約200萬)、多么觸目,驚心的數字,他們當中有很多人本來可以避免遭此厄運,最重要的一條恐怕還是缺乏相當知識,缺乏及早預防和及時治療的意識。
在中國,盲人已超過1300萬,這是全國人口的1/100,相當于一座大型城市的人口數量,這是一個多么沉重的數字。在這個數字的背后,多少個心靈在哀嘆和流血,多少個家庭在忍受著痛苦和無奈?而且在我國40歲以上的人群中白內障患病率為18.5%,按此數推算,預計今后10-20年將是加速增長的勢頭。白內障、青光眼及糖尿病視眼膜病變,眼底病的防治刻不容緩。
眼睛的重要性無人不知,隨著年齡的增大發病率越高,成為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西醫除手術外沒有很有效的方法。但手術治療需要漫長的時間,病人只有無可奈何的等待,直到視力下降到視物實在模糊不清僅存有眼前指數或光感。而手術治療費用高,風險性大,非常痛苦。易復發及遺留后遺癥,但對有些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病人不宜進行手術者,如不積極預防,及早發現、早治療、-會造成終生失明,生活不能自理成為睜眼瞎。可想而知有多痛苦,保護眼睛的道理其實也很淺顯,但是,要時刻做到保護愛眼意識,并把這種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恐怕就沒那么簡單。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醫務工作者告訴我們,用眼一小時要休息幾分鐘。知道這個道理的人想必很多,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為什么人們明知應為而不為?為什么對保護眼睛的問題如此麻木?這恐怕是因為視功能的損傷通常是漸進的,不易察覺的,然而,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終于發生質變的時候,后悔也許就晚了——這是因為,有些眼病是不可逆的,一旦失去光明,便將永遠面對黑暗。
用眼過度是危險的,眼睛患上疾病是可怕的,而更可怕、更危險的恐怕卻是對疾病的麻痹,對眼睛的輕視。如果你有進行性視力減退、視物摸糊、畏光、迎風流淚,重影眼睛不適癥狀應重視,找專業眼科專家確診、治療。
為了讓明媚的陽光能夠永遠照進我們心靈的窗口、讓我們一起警醒,一起學習愛眼知識,一起去珍愛我們的雙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