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生活方式、文化氛圍。下面歡迎欣賞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家風家訓手抄報。
家風家訓手抄報圖片【1】
家風家訓手抄報圖片【2】
家風家訓手抄報圖片【3】
好家風好家訓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我的家風家訓——做一個誠實認真的好人》。
家風家訓,是中華人民的傳統,可大家知道什么是家風家訓嗎?讓我來告訴你!家風家訓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就構成了家風家訓。顧名思義,家風家訓就是一個家庭傳承的風氣、風格、風尚。
俗話說:“家興出孝子,家敗出逆子。”一個家庭的興衰,直接影響著子女的品質言行,而一個家庭的興衰與否,都與家風、家訓有著密不可分割的關系。
縱觀歷史,回顧無數曾輝煌一時的家庭,其家風各有千秋,有不少稱之為傳世經典:岳母為兒刺字“精忠報國”名留千古,一個“忠”字便是岳氏的家風;曾國藩以“勤”為人生第一要義,崇尚“勤”就是曾門的家風。
記得小時候,我背著書包去讀書,爸媽交代的就是: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和同學打架,別人的東西不能拿。他們還告訴我在外邊碰到長輩一定要叫人,小一點的叫哥哥、姐姐;大一點叫叔叔、阿姨,老一點的叫爺爺、奶奶等。禮貌、友愛、誠實是爸媽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家風的一個體現吧。記得有一次和同學打架,老師告訴了爸媽,爸媽一個勁的賠不是,還讓老師盡量管我,不乖就打。所以如果在外面我被欺負,一般情況下我不敢跟家里人說,因為一說,爸媽都會馬上責備我:“一個巴掌拍不響,你肯定也惹人家了!”出了問題,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這對我的影響確實很大!
我家,最重要的家訓僅一字,那就是“孝”。記得那時太姥姥還健在,身子骨雖然還硬朗,卻得了老年癡呆癥。姥姥沒有任何怨言,默默承擔起了照顧太姥姥的責任.照顧一個患有老年癡呆癥的人十分不易呀,但姥姥總是做得很好,給太姥剪指甲、梳頭、擦身體,無微不至,整日整夜陪伴在太姥身邊。一天,吃過早飯,太姥獨自一個人離家,不知去向。姥姥心急如焚,頓時手足無措,遂和家人四處尋找。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一條小河邊,姥姥找到了正在發呆的太姥,姥姥激動得熱淚盈眶。此后,姥姥對太姥照顧得更加細致周到,十年如一日,直至太姥安然去世。每每聽到這個故事,我都會情難自已地流下眼淚。
姥姥對太姥的孝順無聲地影響了我的父母。平日里,父母總會用他們的一言一行引導我繼承家風家訓,孝敬長輩。在父母的影響下,我一點點養成了孝親敬長的習慣。我雖然不能在物質上孝敬父母,但是我總會在父母遇到問題時盡量為他們排憂解難;在父母疲憊時,為他們端上一杯熱茶;在父母生氣時,會與他們主動溝通,理解父母的心情,去撫慰他們。這些習慣行為都是一代代傳承下的家風啊!
家風像一棵大樹般庇佑著我成長,讓我能夠擁有友善、勤儉、謙厚的生活態度。更重要的是 ,優良傳統對人內在氣質的影響,好 對一個人道德品質的無形塑造,讓我受益匪淺。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們更加需要在新常態下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讓好家風、好家訓永遠傳承下去,形成“家家都有好家風,家家都是文明人。”的社會理念。讓我們為實現“中國夢的宏偉藍圖”而努力奮斗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