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指發現或發明事物之間的聯系,各種物質通過這種聯系組成特定的系統來實現特定的功能。下面由語文迷網整理了關于科技的手抄報,希望對你有幫助。
身邊的科技手抄報內容01
身邊的科技手抄報內容02
身邊的科技手抄報內容03
人造衛星主要用途
一、人造衛星的用途如何決定?
人造衛星的組成基本上可分為「衛星本體」及「酬載」兩部分。酬載即是衛星用來做實驗或服務的儀器,衛星本體為維持酬載運作的載具。衛星的用途依其所攜帶的酬載而定。
二、人造衛星有哪幾類?用途為何?
人造衛星的優點在于能同時處理大量的資料及能傳送到世界任何角落,使用三顆衛星即能涵蓋全球各地,依使用目的,人造衛星大致可分為下列幾類:
科學衛星:送入太空軌道,進行大氣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等實驗或測試的衛星如中華衛星一號、哈伯等。
通信衛星:作為電訊中繼站的衛星,如:亞衛一號。
軍事衛星:作為軍事照相、偵察之用的衛星。
氣象衛星:攝取云層圖和有關氣象資料的衛星。
資源衛星:攝取地表或深層組成之圖像,做為地球資源探勘之用的衛星。
星際衛星:可航行至其它行星進行探測照相之衛星一般稱之為行星探測器,如先鋒號、火星號、探路者號等。
按軌道種類
地球靜止軌道(GEO: Geostationary Orbit)高軌道衛星,距離地表約36000千米高空,并且于赤道上繞行地球又稱同步軌道衛星。
極軌道(Polar Orbit)
太陽同步準回歸軌道(Synchronous near Recurrent Orbit)
按軌道高度
高軌道衛星(又稱同步軌道衛星):運行于地球靜止軌道(Geo: Geostationary Orbit)。高軌道衛星距離地表約36000千米高空,并且于赤道上繞行地球,又稱同步軌道衛星或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中軌道衛星:運行于中地球軌道(MEO: Medium-Earth Orbit)
低軌道衛星(又稱繞極衛星):運行于低地球軌道(LEO: Low-Earth Orbit)
按衛星重量
大型衛星:大于3000kg(3噸)
中型衛星:小于3000kg(3噸)
小型衛星:小于1000kg(1噸)
迷你型衛星:150kg
微衛星:50kg
依用途區分
科學衛星
氣象衛星:古時候的人們對于多變的氣候,最多只能憑著經驗加以揣測。而氣象衛星的出現,使得人們得以掌握數日內的氣候變化氣象衛星從遙遠的太空中觀測地球,不但能觀測大區域天氣的變化,針對小區域的天氣變化做觀察也一樣是他的例行任務。一般我們在看新聞的天氣預報時,主播背后的那幅衛星云圖就是氣象衛星的觀測結果而臺風的預報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氣象衛星除了對地球天氣與氣候的觀察外,他還能對所謂的太空天氣做監測工作如太陽表面的風暴便屬此類。此類的事件經常會造成地球上許多電器物件損毀。氣象衛星還有其他功能它能為諸如洪澇、森林大火等天然災害提供監測情報,同時也能對諸如漁場資源、或土地資源提供一定的情報如此可使各種天然資源開發與天災救助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球觀測衛星:這些衛星允許科學家聚集有價值的關于地球的生態系統的數據。
天文衛星
應用衛星
廣播衛星:專為衛星電視設計及制造的人造衛星。
通訊衛星:通訊衛星是目前與大家生活關系最密切的人造衛星。舉凡電視的轉播、電話與網絡等和通訊有關的服務都和通訊衛星脫離不了關系。
用于建立激光鏈路的光源,一直是激光通信的關鍵技術之一,由于受到光傳輸介質及探測器的影響,對激光波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800nm、1000nm及1550nm三個波段,除去激光通信第一代氣體激光器,其后用于星上的激光器研究主要集中在與以上三種波長對應的半導體激光器、固體激光器和光纖激光器。
導航衛星:導航衛星一開始都是為了軍事用途而設計的,而后由于民間的需求殷切,所以軍方才將此技術解密釋出其中最著名、應用也最廣的便是原屬于美國軍方使用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其簡稱為GPS全球衛星系統的使用使得人類的交通更加安全、也更加有效率。尤其是對航行于茫茫大海中的船或廣闊無際天空中的飛機有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他們將不至于迷失方向,并且能將航道控制在最有效率的路線上。因此除了增加安全性外、更能進一步降低航運成本。同時不僅是海運與空運,其他如鐵路運輸均能借此提高運輸效率。由于電子科技的發達全球定位系統的接收儀器越做越小。已有一些先進的車廠將此套設備安裝在個人車輛上。其功用不但能當地圖使用,更能借由地面的服務站為車主導引至最近的路線、甚至是避開塞車的麻煩。直到今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大多與其他種類的衛星相輔相成,使得前述的各種衛星有更精確的定位能力,有大大的提高了資料的可用性。
偵查衛星
預警衛星
反衛星衛星 攜帶子彈,導彈,激光束武器。
技術實驗衛星
空間衛星
免拖曳衛星
按飛行方式
返回式衛星
非返回式衛星(或稱傳輸式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