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手抄報內容大全
語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質的基本內容,推廣普及普通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分享了普通話手抄報內容給大家借鑒!
普通話手抄報內容
推廣普通話宣傳口號
(1)積極普及民族共同語,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2)四海同音,萬眾一心
(3)樹立語言規范意識,提高民族文化素質
(4)我是中國娃,愛說普通話
(5)普通話:情感的紐帶,溝通的橋梁
(6)溝通——從普通話開始
(7)普通話,使你呵呵得更近
(8)普通話同青春攜手,文明語和時尚并肩
(9)文明語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話融匯東西南北情
普通話的歷史
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
“普通話”這個詞早在清末就出現了。1902年,學者吳汝綸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議中國應該推行國語教育來統一語言。在談話中就曾提到“普通話”這一名稱。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學日本時,曾與留日學生組織了一個“演說聯系會”,擬定了一份簡章,在這份簡章中就出現了“普通話”的名稱。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學者朱文熊在《江蘇新字母》一書中把漢語分為“國文”(文言文)、“普通話”和“俗語”(方言),他不僅提出了“普通話”的名稱,而且明確地給“普通話”下了定義:“各省通行之話。”
“普通話”的定義,解放以前的幾十年一直是不明確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國成立后,1955年10月召開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范問題學術會議”期間,漢民族共同語的正式名稱正式定為“普通話”,并同時確定了它的定義,即“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1955年10月26日,發表題為《為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漢語規范化而努力》的社論,文中提到:“漢民族共同語,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出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把普通話的定義增補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這個定義從語音、詞匯、語法三個方面明確規定了普通話的標準,使得普通話的定義更為科學、更為周密了。其中,“普通話”二字的涵義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說普通話作文
天空萬里無云,瓦藍瓦藍的,像海一樣,太陽公公懶洋洋地起來工作了。在這個美麗的季節,迎來了一個特殊的日子——普通話推廣周。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又要寫一篇特殊的作文。這篇特殊的作文題目是:我教XX學說普通話。
放學回到家,我便開始思考起來了:教誰呢他(她)愿意學嗎?該怎么教呢?……一個個問題浮現在我的腦際。我一邊想一邊翻著記事本,這時我眼睛一亮看到了兩個字——聽寫!說到聽寫讓我想到一個人——媽媽。因為平常聽寫的內容都是媽媽報的,而往往因為媽媽地音不準,導致了錯誤,這不就是一個機會嗎?相到這兒,我便安心的開始寫作業了。
媽媽回來了,她一進門我便用普通說對她說:“媽媽您幸苦了,這兒有一項任務要您來完成。”媽媽感覺口氣不對勁,她就像孫悟空一樣有一對“火眼金星”,一眼就看穿了我心里有事,問:“有什么任務?是不是……說普通話?”我連忙點頭并讓媽媽換好鞋子坐沙發上聽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媽媽。
于是緊張的工作開始了。首先我先教媽媽含了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用語,如:“對不起,打擾了、請問、等一等……”誰知,媽媽一教就會,雖然前半段很順利,可是到了后來有一些前后鼻音的字,有些不準,可我并非不分青紅皂白的亂鬧,而是耐心地教媽媽,媽媽也非常認真地學,我感到很高興,如果想要一個人改掉多年的壞習慣,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俗話說得好“水滴石穿”,什么事都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決不可能一步登天。作文
現在媽媽平時盡量說普通話。我相信,總有一天,我的媽媽會說出一口非常標準的普通話。
【普通話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普通話的手抄報內容09-18
普通話手抄報及內容09-20
普通話手抄報內容09-18
推廣普通話的手抄報內容09-18
學說普通話的手抄報內容09-12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內容09-01
推廣普通話的手抄報內容09-04
普通話手抄報資料內容09-18
學生推廣普通話手抄報內容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