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第一次做實驗就嘗到了成功,誰能說這不是幸運的事呢?下面分享一些關于走進實驗室的的手抄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走進實驗室手抄報設計參考 01
關于走進實驗室手抄報設計參考 02
關于走進實驗室手抄報設計參考 03
【關于走進實驗室的手抄報資料】
從小到大,我經歷了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做飯,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去野營,第一次登臺表演……這無數的第一次給我帶來了不少的快樂,像一個個歡快的腳印,印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最令我忘的,是第一次做實驗。
四年級的一節科學課上,老師的告訴我們蠟燭在水里仍可燃燒。老師的話在我心里激起了萬丈波瀾,我百思不得其解:不是常說“水火不容嗎?蠟燭怎么可能在水里燃燒呢?我帶著這個疑問好容易熬到了周末,準備做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看老師的話是真是假。
我很快找來一根蠟燭和一個盆子,我把蠟燭固定在水盆底上,然后往盆子里倒入比蠟燭邊緣稍微低一點兒的水,再把蠟燭點燃。一切準備好后,我便拉過一把椅子一屁股坐下,耐心地等待著。我盯著盆中蠟燭上一跳一跳的小火苗,心也不由得跟著七八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這個實驗是否成功呢?蠟燭是不是真的在水里燃燒?但現在能做也只有等待而已。我全神注地凝視著那微弱的燭光,直到眼睛看得酸痛了,也不原把視線轉移開來。
五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十五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等了好久,蠟燭還未燒到水面。我抬手揉揉澀痛的雙眼,心里不停抱怨:為什么這么慢呀,快點快點!可蠟燭絲毫沒有覺察到我此時的心急如焚。仍是優哉游哉地閃動著小小的火苗。我漸漸開始不耐煩起來,于是就想做點兒什么事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我隨手抓起一張報紙,一本正經地看起來。可我身在曹營心在漢,人還很“認真”地看報紙,但心卻飛回了還在慢悠悠燒著的蠟燭那兒了。我很快又按捺不住自己了,扔開報紙又走身了水盆。
好長一段時間過去了,蠟燭終于十分接近水面了,我目不轉睛地看著蠟燭以“龜速”向下挪移著,慢慢地、慢慢地、竟真的沉下了水里!只見一層薄薄的殼小心翼翼地“擁抱”著那微微跳動的炎苗,實驗成功了!我迫不及待就去尋找答案,謎底隨之揭開,原來那一層殼是蠟燭的“外衣”它叫蠟殼,當蠟燭燃燒到與水面劉平時,正是蠟殼“挺身而出”保護住了火苗不被子水淹滅。
我第一次做實驗就嘗到了成功,誰能說這不是幸運的事呢?它讓我懂得了:生活是充滿色彩的,它帶給我們的樂趣無處不出,只要勇敢地去嘗試,大膽地去探索,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第一次的做實驗,給了我無限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