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我知道手抄報

發布時間:2017-12-17  編輯:林儀 手機版

  導語:姓 氏的延續,可以使人們從基 因學、遺傳學的角度認同同為炎黃子孫的血脈相連。下面分享一些關于關于百家姓手抄報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百家姓的手抄報圖片參考 01

關于百家姓的手抄報圖片參考 02

關于百家姓的手抄報圖片參考 03

  【關于百家姓的手抄報資料】

  百家姓的正宗始祖

  1、陳姓正宗始祖——胡公滿

  陳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陳胡公滿。相傳,胡公滿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舜去世后,約35世傳至胡公媯滿,被周武王分封于陳,建諸侯國,屏衛王室。此后,胡公滿因封于陳而稱陳胡公,所建方國亦稱陳國,子孫后來也以國名為姓氏,姓陳。陳國在媯滿死后,其子孫有以國為氏,即為正宗陳氏。

  2、戴姓正宗始祖——戴撝

  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亂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紂)之庶兄微子啟于商的舊都,建立宋國,定都商丘。宋國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謚號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謚號為氏,稱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為戴姓得姓始祖。

  3、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貞

  李姓始祖李利貞娶陳國契和氏女兒,生子李昌祖,后在陳國任大夫。李昌祖的兒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孫李碩宗,被周康王賜采邑于苦縣。李碩宗的五世孫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壽氏女嬰敷,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親和母親。

  4、聞姓正宗始祖——少正卯

  聞出自復姓聞人氏,是春秋時期少正卯的后代。少正卯是春秋末葉魯國人。他博學多識,很有名氣。他的有些主張與孔子不合,曾聚眾講學,同孔子唱對臺戲,使得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到少正卯處聽講。后來孔子利用職權殺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當時聲譽很大、遠近聞名的人,被譽為“聞人”,所以他的后代支庶子孫有的便改為聞人氏。后有一部分聞人復姓改為單姓聞,稱為聞姓。

  5、劉氏正宗始祖——劉康公

  東周時期,周匡王封小兒子王季于劉邑(河南偃師南),號劉康公,后代也稱劉氏。劉姓歷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劉隗家族、南陽劉瑾家族、諸城劉墉家族在中國歷史上舉足輕重,至于開辟大漢帝國的沛縣劉邦家族就更不用說了。

  6、王氏正宗始祖——畢公高

  《王通志?氏族略》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畢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時,他被封于畢(今陜西咸陽西北),為公爵,故史稱為畢公高。春秋時,其裔孫畢萬自畢國出奔晉,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傳至魏文侯斯,與趙、韓三國瓜分晉國。公元前225年為秦所滅,其子孫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亦皆稱之為王家。

  7、張姓正宗始祖——張揮

  張出自黃帝之后代揮。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載:“黃帝少昊青陽氏弟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由此可知,曾經是重要武器弓箭的發明者揮,其后以張為姓氏。在當時人類基本以狩獵為生,弓的發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黃帝封揮為專門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稱“弓長”,又將官名合二為一賜他“張”姓。張揮成了張姓人的始祖。

  8、孔氏正宗始祖——孔父嘉

  商朝滅亡后,其末帝紂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繼續奉祀商湯香火。微子去世后,職位由胞弟仲衍繼承。仲衍曾孫宋閔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方祀在宋閔公去世后繼位為宋厲公。弗父何有曾孫名正考父,歷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父嘉,任大司馬,后因故被權臣華督所殺。這時他的兒子木金父年紀尚小,由家人抱著逃亡魯國。等他長大以后,為紀念生父,便以父親字中的“孔”為姓。木金父的子孫在魯國又傳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9、徐氏正宗始祖——徐若木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在論功行賞時,伯益的兒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國。徐若木傳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時,由于他愛護百姓,施行仁政,結果不僅徐國,連周圍三十幾個諸侯國都非常擁戴他。周天子獲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為感觸,于是便讓偃王之子繼續治理徐國。因若木首封徐國,其后代便以國為氏,稱為徐氏。

  10、靖氏正宗始祖——單靖公

  靖氏,單靖公之后,以謚為氏,一云,齊田氏之族,靖郭君之后。”(《廣韻》四十《靜》,《通志.氏族略》)。在兩周歷史上,單氏族可謂大名鼎鼎!依據史料記載,從西周到東周這一家族就出了二位“伯”和八位“公”,數百年間二十幾代先后為官,單氏族居然長期不倒,權傾一朝。在西周時代,“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制度,為西周官制的建設,提供了嚴格的品位基礎。單氏族就成了這一品位制度的典型代表。這八位“公”,他們是單襄公、單傾公、單靖公、單獻公、單成公、單穆公、單武公、單平公。

  11、魏姓正宗始祖——畢萬

  據《元和姓纂》、《史記.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關資料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受封于畢,其孫畢萬在畢國被西戎攻滅后,投奔到晉國,成為大夫。因功,被賜魏地為邑,其后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魏氏。公元前445年畢萬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國,公元前225年被秦所滅后,亡國的魏國王族以國名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稱魏姓正宗。

  12、韓姓正宗始祖——韓流

  《世本》載,黃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陽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顓頊。《山海經》記載:昌意后來被貶謫到若水,生子韓流。韓流娶淖子族的姑娘,生子顓頊。顓頊是五帝之一。韓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稱。韓流氏族是從昌意族中分化出來的,這個氏族便以韓為姓,第一批韓姓人由此產生。

  13、席氏正宗始祖——席師

  據《萬姓宗譜》的記載,堯為部落首領的時候,遇到一個自稱為席氏的老翁,擊壤(古代一種投擲的游戲)而歌。堯聽了以后很佩服,于是拜他為師。席師就是席氏的始祖。

  14、周氏正宗始祖——周赧王

  周氏是出自姬姓,用國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孫古公父(即周太王)為狄所逼,率領族人自邰遷徙至陜西岐山下周原,從此稱為周族。古公的曾孫姬發,繼承其父姬昌的遺志,聯合諸侯,攻滅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傳至第24王周赧王時,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滅掉,以赧王為首的王族,都被廢為庶人百姓,遷到今河南臨汝縣西北。當地人稱其為周家,于是他們就以“周”作為自己的姓氏。

  15、姚氏正宗始祖——仲敬

  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孫便以地為氏,稱為姚氏。

  據傳,四岳曾向堯推薦過陶唐氏,舜繼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居住在媯河邊。他們的子孫有留在媯河邊居住的,便以媯為姓。武王滅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媯滿。傳至年仲敬時因避王莽亂居于吳郡,改姓為媯。傳五世后,復改為姚姓。

  16、閻氏正宗始祖——仲奕

  商末時,周太王)有三個子:太(泰)伯、仲雍和季歷。小兒子季歷頗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頗得太王歡心,并說:“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為了讓父親的愿望實現,就逃避于三吳一帶。周武王滅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吳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孫仲奕封在閻鄉,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為氏,奉仲奕為閻姓的得姓始祖。

  17、董姓正宗始祖——飂叔安

  黃帝的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的兒子董父,為帝舜馴養龍,被舜賜姓為董,任為豢龍氏,他的后代便以董為姓。

  18、楊姓正宗始祖——伯僑

  據《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出公子齊,生伯僑,天子封為楊侯,以國為氏。”建立了楊國。即晉武公時封次子伯僑于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伯僑之孫突食采于羊舌,為羊舌大夫,是為羊舌氏。公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華山仙谷 ,遂居華陰,稱為楊氏,史稱楊氏正宗。

  19、宗姓正宗始祖——宗伯

  四岳之后,以職官命氏。四岳,堯時官名,司掌四時、方岳。四岳的后代,在周朝時,有人為宗伯官,掌握邦國祭祀典禮之職。也稱太宗、上宗,相當于后來的禮部尚書。宗伯,輔佐天子管宗室之事,為六卿之首。故其子孫以祖上官職命姓,稱為宗氏。

  20、褚姓正宗始祖——褚師右

  據《通志.氏族略.以官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其德可師,號曰褚師,因而命氏。”在3000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是褚候各自為政的局面。那時候,許多諸侯的轄下都設有一種叫做“褚師”的官職,職位相當于現在的縣市長。其中,當時為諸侯之一的宋共公,任命自己的兒子右當褚師,于是褚師右的后代就以褚為氏了。


網友評論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国内自拍 | 久久久理论片免费观看 |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夜夜精品一区二区在 | 亚洲限制级资源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中文乱码不卡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