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論語》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人的內心,使天、地、人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下面分享一些關于論語的手抄報設計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國學論語手抄報圖片欣賞 01
關于國學論語手抄報圖片欣賞 02
關于國學論語手抄報圖片欣賞 03
【關于論語的手抄報資料】
《論語》故事讀后感篇一
《論語》中有一句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以前的我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直到小學畢業那一天的逐漸來臨,特別是每當我走在那條熟悉的小路上時,我才漸漸地領會到時光的流逝。
小路,誰都走過,但是,每條小路都是不同的,每條小路都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意義。
在我家的旁邊就有一條小路,它有很多彎,而且是一條泥路,每到下雨天,它都很難走,每次干凈的鞋都會變得很臟。
從我上學開始,我每天都會走這條小路,現在我已經走了六年了,它每天陪我上學,放學。
一開始,我只把它當成一條普通的路,往那上面扔垃圾,有的時候,還進行一系列的小破壞,到了后來,我開始對這條小路產生了感情,我開始幫它清理垃圾,但那也是很久才清理一次。馬上就要小考了,即將不再走這條小路,和學校說再見,我這才知道小路其實陪我經歷了很多的事,它真的很重要。
一天,在回家的時候,我突然在小路上停住了,回想以前這條小路和我之間的事,想想我心里有些愧疚,我覺得我欠這條小路很多很多,由此,我想到了上學,由剛剛上學,什么也不懂,到馬上要離開學校,可是在我剛剛上學的時候,猶如對這條小路一樣,剛開始對它的不尊重,惡意破壞,以至于想早一點脫離這所學校,感覺上學就像被繩子捆住一樣,很難受,可直到真的離開了,卻又戀戀不舍。
回頭望望,今天的腳印與往常不同,比往常更沉重了,的確,我即將要面臨小考,和學校說再見,離開老師的懷抱,這么沉重的包袱壓在我身上,怎能不沉重呢?雨越下越大,我的腳印越來越模糊了,我的身體也越來越累了……
感謝你——論語,在我以后的人生路途中,我一定會將你所蘊涵的道理理解感悟。
《論語》故事讀后感篇二
我們今天也常會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旺、事業成功的基礎,這是《論語》對我們現代人的啟發。
我們永遠也不要忘記天地給予我們的力量。什么叫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
我們努力創建和諧社會,而真正的和諧是什么?
它決不僅僅是一個小區鄰里間的和諧,也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還一定包括大地上萬物和諧而快樂地共同成長;人對自然萬物,有一種敬畏,有一種順應,有一種默契。
《論語》故事中孔子的學生子貢問老師,一個國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穩,需要哪幾條呢?這個故事在《論語》里叫做“子貢問政”。
孔子的回答很簡單,只有三條: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第一,國家機器要強大,必須得有足夠的兵力做保障。
第二,要有足夠的糧食,老百姓能夠豐衣足食。
第三,老百姓要對國家有信仰。
這個學生矯情,說三條太多了。如果必須去掉一條,您說先去什么?
孔夫子說:“去兵。”咱就不要這種武力保障了。
子貢又問,如果還要去掉一個,您說要去掉哪個?
孔夫子非常認真地告訴他:“去食。”我們寧肯不吃飯了。
接著他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沒有糧食無非就是一死,從古而今誰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國民對這個國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潰和渙散。
物質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它僅僅是一個指標;而真正從內心感到安定和對于政權的認可,則來自于信仰。
這就是孔夫子的一種政治理念,他認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
當今社會中的種種無信、無義、無情、無愛之舉,著實讓人感到擔憂。如果一個國家和民族缺失了信仰,將會是一個怎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