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孔子的啟發(fā)誘導是其教育教學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取得教育成功的關鍵,千百年來一直備受推崇。下面分享一些關于孔子的手抄報設計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孔子的人物手抄報圖片欣賞 01
關于孔子的人物手抄報圖片欣賞 02
關于孔子的人物手抄報圖片欣賞 03
【關于孔子的手抄報資料】
人物簡介:
孔子是春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學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名丘,字仲尼。一生好學。相傳他曾將魯國史官所編的編年體史書《春秋》加以整理修訂,又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他從三十多歲起開始從事教育,歷時約四十余年,弟子滿天下。他去世后,其弟子把平時對他們和別人的講話內(nèi)容記碌整理成《論語》一書。書中除了有關道德、政治、倫理等問題外,也有不少內(nèi)容是著重論述學習方法的。
孔子的讀書方法:
弟一,認為人生世,時時處處應好學不倦,方有長進,而少年時的學習尤為重要。他說:“少年不學,長而無能。”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
第二,認為一個人光埋頭苦學并不夠,還要多思,將學習與思考結(jié)合起來,才會更加有效。
孔子曾經(jīng)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說:一個人如果只學習而不知思考消化,則茫然一無所得;如果只思考而不知學習,那就更危殆不安了。
第三,認為對于學習的東西,應該時常加以重新溫習。
孔子有一句學習方面的名言,叫做“溫故而知新”。意思是只有時常溫習過去所學得的知識,并整理而找出頭緒,加以鞏固,才能不斷吸收和了解新的東西。
第四,認為學習一定要謙虛。
由于孔子的學問非常淵博,對于《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古代的文獻、歷史都非常精通,有人認為他是天生的。他不同意,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是說,我不是天生就知道這些東西的,而是喜好古文獻,并以敏銳和全神灌注的精神而追求到的。
不僅如此,孔子還提倡一個人在學習中要多問多聽,不懂不要裝懂。不論什么人,只要他在某一方面有專長,就應該虛心向他求教。他曾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币馑际钦f,如果有三人同行,其中必有一個在某方面勝過自己,自己應該選擇其好的方面而學習他,對其不好的則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