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八達嶺海拔1000米,綿延曲折的長城如巨龍騰飛于重山峻嶺之上, 這座巨大,浩瀚的工程,它不僅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也是古代建筑工程的杰出代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中國世界遺產的手抄報資料及圖片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世界遺產的手抄報資料】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八達嶺長城
位于延慶縣境內, 距市中心70余公里, 建于明代, 是明長城在北京地區的一個隘口,為明長城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甕城有東西兩門,分別曰“居庸外鎮”和“北門鎖鑰”。因南通京城, 北達延慶,東去永寧、四海,西往宣化、大同,四通八達,故名八達嶺。這段長城由關隘、城墻、城臺、烽燧四部分組成,沿山脊建筑,隨山勢曲折起伏, 氣勢磅礴, 宛如一條巨龍奔騰飛舞于群山峻嶺之中。萬里長城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我國已在八達嶺建成中國長城博物館。
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現今保存得最好的一段,也最具代表性。這段長城用巨型花崗巖條石和大型城磚砌成,墻身高大堅固,城墻高8.5米,下寬6.5米,上寬5.7米,可容納匹馬并行,10人并進。沿山脊建筑,隨山勢起伏而曲折,氣勢磅礴。八達嶺長城是萬里長城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這里有南,北兩處高峰,最高點海拔約1000米。站在長城的峰頂上,極目遠眺,群巒聳立,連綿不斷,長城從遠方云崗深處奔騰而來,又朝天蜿蜒而云,不見首尾。西望懷來盆地綠茵萋萋,官廳水庫閃閃波光,南眺北京,天氣晴好時,可看到樓海無盡,北邊山谷中,公路如線,逐漸消失在群山之中。真可謂山河壯麗,氣象萬千。
八達嶺長城, 地勢險峻,依山而建,是明朝京城的北大門和軍事要地,它包括關城 和城體及敵臺、墻臺、烽火臺等,關城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這一段 長城墻身高大堅固,重要隘口修筑有“內三關”,“外三關”,為駐 防重地。墻體用長方形大條石砌筑,上面壘砌特制的大城,磚墻身平 均高度近8米,墻頂用方磚鋪砌寬約6米,可容5馬并馳,10人并行。 墻頂外側筑有高1.7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口。內側筑有起護 欄作用的宇墻,城墻每300-500米筑有堡壘工的方形城臺,有的為樓 層建筑,上有了望也和射口,下層有券洞,供守城軍士住宿,儲存軍 械食糧。在長城沿線的險要處和交通要道上筑有碉堡、烽火臺。遇到 敵情,烽火臺可傳遞情報,發號施令。
八達嶺海拔1000米,綿延曲折的長城如巨龍騰飛于重山峻嶺之上, 這座巨大,浩瀚的工程,它不僅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也是古代建筑工程的杰出代表。
在八達嶺南10多公里有居庸關,是著名古關城。居庸關位于北京 北郊昌平縣南口以北,距北京市區約50公里。它是太行山八大關隘之 一,東接燕山支脈軍都山。這里早在漢代已是通向蒙古高原的交通咽 喉,公元5世紀北魏時在此建城筑關。明代再此構筑關城并設水、陸 兩道關門派重兵把守,現存明代人工關城和關門以及元代城中塔基它 是用漢白玉筑成的,遠望如云,故后人稱云臺。臺頂長25.8米,寬 12. 9米,其上有大殿柱,基四周有漢白玉火焰柱欄,欄下有排水裝兩 用的石雕龍臺。臺下券門洞口有童國騎獸、金翅鳥、蟠龍、鯨魚、大 象等浮雕,門洞內布滿精美的千佛,天王等浮雕,以及珍貴的梵、 蒙、維、漢、西夏等6體經文。關北有閱武場遺址。附近青龍橋火車站有我國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墓園、紀念館。
更多相關板報內容推薦:
7.初中長城手抄報設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