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音樂的發展是沒有限制與范圍的,但是音樂是有時間性的,所以若只靠口耳相傳,難免會有一些差錯,久而久之,便無法保持原來樂曲的原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音樂知識的手抄報資料及圖片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音樂知識的手抄報資料】
音樂小常識
什么是固定調唱名法?
不管什么調性,C永遠唱1(多)。
譜子把音符、節奏、情緒彈對就可以了。但是譜子記憶很麻煩(硬記),因為調性一變旋律唱名全變了,還出了一大堆變化音,初學者很容易記錯不同調性升降音位置(線間)而彈錯音,而且音程關系、和聲功能進行體現不明顯(隱性,需推算)。
另外其它的器樂作品用得也比較多。
什么是首調唱名法?
不管是什么調性,什么就唱1(多)。比如G調性,G就唱1,bB調性,bB就唱1。
如果自己隨便彈流行、彈即興伴奏或自己彈唱,建議用首調唱名法,但前提是必須懂得點調性、調式、和聲。它的好處是:彈久了,隨便什么曲子,只要自己能用嘴哼哼出來,不用什么譜子,基本就能在不同的調性上都彈個八九不離十。
一般即興伴奏或即興演奏、自彈自唱等用得比較多,好處是移調方便,因為在移調的過程中和聲功能、和弦級數、譜子的唱名是不變的,一首曲子,只要記住主旋律和相對應的和聲功能進行就可以了,而且旋律唱名幾乎都是自然音程,基本不出現變化音,因而記憶、默奏方便。
我國第一所音樂學校
我國第一所音樂學校 - “國立音樂院”,它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和音樂教育家蕭友梅博士于1927年11月27日共同創辦的。自1949年至1984年,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賀綠汀任院長(后為名譽院長),自1949年至1984年,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賀綠汀長期擔任院長(后為名譽院長)。該校成立以來,為我國培養了很多在國內外有影響的著名音樂家。
歌曲是先作詞還是作曲?
一般來說,是先寫出歌詞,然后作曲家根據歌詞的特點、風格來譜曲。也有根據已有的曲子“填詞”的,但原來的曲子一般也是先有詞的。還有一種情況是,作曲家出于某種需要寫出了曲子,但不是用來填詞的,而是為了演奏,后來有人給該曲填了詞,這只是特殊情況。
什么是交響曲?
交響曲這個名詞是希臘語中“齊鳴”的意思。古代也將它泛指為一切多聲部的聲樂曲和器樂曲。
交響曲在歐洲是從古典奏鳴曲、協奏曲、室內樂和歌劇序曲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從巴洛克時代到古典樂派時代這兩百多年里,有許多音樂家在器樂曲的改革,創新上作了大量工作,為交響樂的形成,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隨著歐洲產業革命的興起與完成,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大變革,音樂藝術也有了大發展;世紀初維也納古典樂派及其代表人物,更為交響樂開辟了新紀元。被譽為“交響樂之父”的海頓,寫了部交響曲,在他的作品中,總結了前人的成就,確立了交響曲四個樂章的規范形式,奠定了交響樂的體裁,并在創作手法上有大膽的創新。在創作風格上深受海頓的影響的莫扎特,他一生中著有四十余部交響曲,他吸取德奧歌劇的創作經驗,采用民間音調素材,豐富了交響樂的表現力。在創作上他加強了奏嗚曲形式的兩個主題之間的,和各樂章間的對比,使交響曲從組曲的結構,發展成為一個有機的統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