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乒乓球起源于英國,歐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稱為“桌上的網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網球發展而來。下面分享一些關于乒乓球的手抄報設計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乒乓球手抄報設計內容】
乒乓球的發展:
“小球”變“大球”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隊囊括第三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7項冠軍之后,就有人提出把乒乓球加大,把網加高等建議,但這一建議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此后,乒乓球運動技術不斷發展,球速越來越快,旋轉越來越強。不少運動員對陣時回合減少;有時球飛如閃電,觀眾還未看清,勝負已經決出,削弱了乒乓球愛好者的興趣。
1999年在大維第四十五屆世乒賽期間舉行的國際乒聯代表大會上,“大球改革”提案因未獲得四分之三多數票而被擱置。2000年2月23日,國際乒聯特別大會和代表大會在吉隆坡通過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決定從2000年10月1日起,使用直徑40毫米、重量2. 7克的大球,以取代38毫米小球。
其他變革
此外,乒乓球運動的改革還有“實行以‘11分制’取代‘21分制’”、“無遮擋發球”。從2008年9月1日正式實施“禁膠令”,改用無機膠水。有揮發物的溶劑膠水通常被稱為有機膠水或快干膠水,其主要成分是黏合膠體和有機溶劑,后者是指低毒性、有揮發性、能溶解黏合膠體的化學溶劑,其中含有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成分,國際乒聯對膠水中的有毒成分有一定的限制標準。有機膠水能增加海綿彈性、提高擊球速度,每名運動員在參賽之前都需要給球拍刷上數次膠水,這也被視為乒乓球比賽的必備武器。無機膠水既無色也無味,稀釋度近似水,不會增加海綿彈性,只需要刷一次,這種膠水的底板易清潔,不留任何殘留物。
中國發展史
1904年12月乒乓球運動從日本傳入中國。開始是由上海四馬路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平從日本購回10套乒乓球器材,并在店內作表演,于是買乒乓球、打乒乓球的人逐漸增多,各大城市也先后推廣了這項活動。當時的乒乓球拍是木拍,板面光滑,很難使球產生旋轉,所以打法只有推擋和抽球兩種。
乒乓球打球技巧:
攻球從大的動作結構來講,可分為正手和反手攻球兩大類。攻球是快速進攻最重要的一項技術,殺傷力強,是解決戰斗的關鍵技術。
(一)動作要點(以右手為例)
1. 正手攻球:近臺中偏右站位左腳稍前,身體斜對球臺,持拍手自然放松置于腹前,拍半橫狀。順來球路線略向右側引拍,約與臺面齊高,拍面與臺面約成80度左右,前臂與臺面基本平行。當球從臺上彈起,持拍手由右側向左前上方揮動,以前臂快速內收發力配合手腕內轉沿球體做弧線揮動,在上升期擊球的中上部,擊球位置在身體右前方一前臂距離處。
2. 反手攻球:站位近臺右腳稍前,持拍手自然彎曲置于腹前偏左,重心偏于左腳。順來球線路向后引拍。當球從臺上彈起,持拍手由左后向右前上加速揮拍,前臂發力為主,手腕外轉,拍面前傾,重心移至右腳,左右胸前擊球上升時期的中上部。 攻球的重點難點是揮拍發力和正確恰當的擊球點。
(二)教學方法
徒手模仿正、反手攻球動作,體會揮臂、腰部扭轉和重心轉換等動作要領。練習者站位近臺中偏右(左),在右(左)角端線附近自拋自攻對方右(左)邊斜線。體會前臂內收發力和手腕內(外)旋及擊球點。 兩人對練,一人自拋自攻,另一人用擋球回擊,互換練習。 兩人對角,一人正(反)手攻球,一人推擋回擊,互換練習。 兩人對練,一人一點攻兩點,另一個兩點推擋一點,互換練習。 兩人正(反)手對攻斜線。 兩人對攻中路直線。
(三)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
正手攻球時不敢大膽揮拍,有停頓,弧線制造不好。 糾正方法;用徒手模仿揮拍練習把拍揮夠。上臂與身體夾角過小。 糾正方法:放松肩部,加大上臂與身體的距離。抬肘抬臂。 糾正方法;對做近臺快攻練習,強調擊球時肘肩向后下方。手腕下垂,球拍與前臂垂直。 糾正方法:強調手腕內旋拍柄向左,徒手模仿練習。判斷球的落點不準,引拍動作不到位。 糾正方法:用先做接平擊發球的練習,再做連續推擋球的練習來糾正。反手攻球時拍面前傾過早。 糾正方法:徒手做引拍練習使拍面稍后仰。拍面前傾不夠 糾正方法:作平擊發球練習,體會擊球時手腕外旋動作的方法。練習時手腕不要過于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