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地理除了要熟識熟知教材內容,也要將課外活動的體會進行總結。下面分享一些關于地理手抄報設計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理手抄報設計內容】
資料1:地殼和地殼變動
1.地球的內部圈層。
(1)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人們把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2)地殼內部圈層的主要特征。
1)地殼。地殼是指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很薄的一層固體外殼,它主要由各種巖石組成。地殼的厚度不均,其平均厚度為17千米,大陸地殼平均厚度為33千米,海洋地殼平均厚度為6千米。
2)地幔。地幔位于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以上。地幔為固體物質,主要成分是鐵鎂的硅酸鹽類。地幔又有上地幔和下地幔之分。上地幔比較復雜,上地幔頂部由巖石組成,而上地幔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圈),一般認為這里是巖漿發源地之一。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是由巖石組成的,合稱為巖石圈。
3)地核。從古登堡面至地球的核心是地核。地核又可分成外核和內核兩個部分。地下2 900千米~5 000千米深處為外核。外核的物質接近液體,橫波不能通過。5 000千米以下的深部是內核,內核的物質為固態。據推測,地核的物質成分以鐵鎳為主,并含少量較輕元素。
2.地殼的結構和物質組成。
(1)地殼的化學組成。地殼中有90多種自然存在的化學元素,其中氧、硅、鋁、鐵、鈣、鈉、鉀、鎂等元素的含量,約占地殼總重量的97.1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約占地殼總含量的一半;其次是硅,約占四分之一強。
(2)地殼的結構。地殼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叫硅鋁層,下層叫硅鎂層。硅鋁層的成分主要是硅、鋁,這層的化學成分及某些物理性質與花崗巖極為相似,所以又叫花崗巖層。硅鎂層中的硅、鋁成分相對減少,鎂、鐵成分增多,這層的化學成分及某些物理性質與玄武巖相似,所以又叫玄武巖層。硅鋁層在大洋地殼中很薄,甚至缺失,硅鎂層則普遍存在。地殼厚度的不均和硅鋁層的不連續分布狀態,是地殼結構的主要特點。
(3)礦物。地殼中化學元素,在一定的地質條件下,結合成具有一定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的單質或化合物,就是礦物。
(4)巖石。由一種礦物或幾種礦物組成的集合體,叫做巖石。巖石按其成因可以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