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中秋節手抄報高中
中秋月滿人相圓,這是一個團圓的節日,中秋節的歷史可謂悠久,那么,中秋節手抄報怎樣做?
中秋節手抄報高中
中秋節簡介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中秋節的民間傳說
玉兔搗藥
嫦娥身邊有只可愛的玉兔,這是民間公認的。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么壓下身子,便抱起了一直喂養的白兔。白兔兒當然無法留住嫦娥,隨她一起上了月亮,成為神話中一抹可愛溫馨的`色彩。
玉兔在月宮有一只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西游記》中也有這只小玉兔任性溜下凡間,還揮舞起搗藥杵與孫悟空對戰的情節。我們在月夜中抬起頭來,也許能從月亮上找到那只可愛的兔子。
吳剛伐桂
抬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這便是傳說的吳剛在伐桂。吳剛砍桂的神話據說是在唐代演繹而成,在民間流傳中也有不同版本。
傳說吳剛是天庭中的一位粗魯的天將,被嫦娥的美麗深深吸引。也不顧對方的拒絕,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月宮糾纏。嫦娥不堪其擾,于是指向月中桂樹說,它枝條太長了,今夜你若能將它砍斷,便答應你的追求。吳剛心花怒放,心想這算什么難題,掄起斧頭就砍。可每次拔出斧頭,桂樹的樹身便恢復如初。于是他一斧又一斧地砍,桂樹總是不斷。一至砍到今天。
也有傳說中吳剛是位凡人: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株五百丈的桂樹,并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愈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地砍下去。
關于月的成語
日就月將 閉月羞花 月白風清
月明星稀 月圓花好 月暈而風
月明如水 月盈則食 月滿則虧
月缺重圓 月下花前 月黑風高
日月入懷 日月如梭 日居月諸
得月較先 月懷一雞
吟風詠月 月圓花好 月暈而風
月明如水 月缺重圓 月下花前
日新月異 日往月來 日省月試
日積月累 春花秋月 曉風殘月
曉月殘星 水中捉月 流星趕月
田月桑時 花容月貌 年頭月尾
松風水月 鏡花水月 歲月如流
皓月千里 鏤月裁云 風月無邊
風花雪月 風清月朗 日居月諸
蘭荷碧月 月下老人 月懸碧空
月落烏啼 月影婆娑 月移花影
月籠輕紗 月色迷離 月出東山
月圓花好 月夕花朝 月出星隱
月上柳梢 日月合壁 明月高照
星月交輝 秋月慘白 星月皎潔
冷月凄風 日月參辰 閉月羞花
滿月生輝 新月如鉤 六月飛霜
日東月西 日升月恒 猴年馬月
成年累月 眾星捧月 長年累月
烘云托月 春花秋月 海底撈月
蹉跎歲月 吳牛喘月 嫦娥奔月
窮年累月 經年累月 披星戴月
【中秋節手抄報高中】相關文章:
高中的手抄報框09-22
高中雷鋒的手抄報09-23
中秋節手抄報09-11
中秋節的手抄報09-11
高中關于誠信的手抄報08-16
高中勵志手抄報簡約08-30
高中勵志手抄報大全08-30
高中感恩勵志手抄報08-30
高中優秀雷鋒手抄報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