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世界衛生組織將歷年12月1日定為世界艾滋病日,是因為第一個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診斷出來的。下面分享一些關于預防艾滋病知識的手抄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預防艾滋病手抄報圖片01
預防艾滋病手抄報圖片02
預防艾滋病手抄報圖片03
【預防艾滋病手抄報資料】
關于紅絲帶與艾滋病的關系
紅絲帶是對hiv和艾滋病認識的國際符號,1991年在美國紐約第一次出現。它代表了:
關心,這一標志被越來越多的人佩帶,用來表示他們對hiv和艾滋病的關心,關心那些活著的hiv感染者,關心那些已經死去的病人,關心那些受艾滋病影響的人。
希望,紅絲帶愿意成為一種希望的象征,象征疫苗的研究和治療感染者的成功,象征hiv感染者生活質量的提高。
支持,紅絲帶代表著一種支持,支持hiv感染者,支持對未感染者的繼續教育,支持盡全力去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疫苗,支持那些因艾滋病失去至愛親朋的人。
“紅絲帶”是全世界關心艾滋病患者行動的標志,它鼓勵我們大家伸出友愛、關懷之手,來幫助那些深受艾滋病毒折磨的人。
“紅絲帶”象征著希望,希望艾滋病在將來有結束的一天,希望受難的朋友能痊愈,希望整個社會的壓力得以緩解。
別上“紅絲帶”的胸章,代表為一起戰勝艾滋病而努力。“紅絲帶”表露著對艾滋病患者、感染者及照顧者的關懷與接納,以及對艾滋病衛生教育、治療方法和疾病研究的支持。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這天旨在提高公眾對hiv病毒引起的艾滋病在全球傳播的意識。訂為12月1日是因為第一個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診斷出來的。全球衛生部大臣關于艾滋病預防計劃的高峰會議上提出的。從此,這個概念被全球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慈善機構采納。世界艾滋病日的標志是紅絲帶。
1991年,以紐約畫家帕特里克和攝影家艾倫為首的15名藝術家成立了一個叫做“視覺艾滋病”的組織,希望創造一種視覺象征,以示對艾滋病患者的同情。藝術家們選擇了代表生機、激情和鮮血的紅色作為絲帶的顏色,倡導尊重艾滋病患者人權,推廣預防艾滋病的社會公益活動,并很快在全世界流傳開來。那時,該年度世界著名的大型戲劇和音樂劇大獎“托尼獎”頒獎儀式即將在百老匯舉行。“視覺艾滋病”的藝術家們制作了3000個紅絲帶,通過帕特里克在百老匯的朋友,把紅絲帶散發給明星與觀眾,呼吁關注艾滋病患者。這一舉動引起巨大轟動,百老匯劇院里幾乎所有拿到紅絲帶的人都將其佩戴,紅絲帶很快在全世界流傳開來。此后幾年的奧斯卡或“托尼獎”頒獎典禮上,所有明星幾乎都戴著這個標志。
20世紀80年代末,人們視艾滋病為一種可怕的疾病,艾滋病患者受到歧視。美國一些藝術家為了悼念因艾滋病而死亡的同伴,并用紅絲帶表示對他們的紀念,同時發起“倡導尊重艾滋病患者人權,推廣預防艾滋病”的社會公益活動。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會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齊聲呼吁人們的理解。他們把一條長長的紅絲帶拋向會場的上空,支持者們將其剪成段,并用別針將折疊好的紅絲帶標志別在胸前。環繞成的圓圈,代表對艾滋病感染者的關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