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下面分享關于中秋節的手抄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節手抄報資料】
關于中秋節的隨想: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臺灣的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么,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征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仿佛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云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這意境蕩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于自己的“心月”吧。
中秋節的作文:
而那漣漪似的月暈,恰似充當著紅娘,把兩者巧妙地連結在一起,在這深邃的暗藍色天幕下,在那星星之水流向遠方的銀河旁,顯得分外柔和,分外妖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呵,在這漫妙的月光下,那么和諧,那么浪漫,怎少得了賞月人呢?
我以茶代酒,仰望蒼穹,以一個優美的弧度輕啜幾口。悠悠的茶香溢散開來,竟有幾分醉意,是被這月光灌醉的么?還是這濃濃的龍井茶呢?夢幻與現實,終究是分不清……
微風習習,吹開了我的思緒……
回想著那幾千年的傳說,陶醉于那悠美的月境下,嫦娥、吳剛、玉兔、桂花樹,還有那銀白的宮殿,白得凄冷,白得悲愴,竟有幾分滄桑之感,畢竟過了幾千年嘛。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我身上。到這時,我好像已經分不清現實和夢幻,像一個游蕩于天地之間的幽魂。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唉!圓月終究是要隱去,美差難免有瑕疵,這世間的事怎會十全十美,順心如意呢……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夜深了。風游蕩在天地間。撫摸著天,撫摸著地。撫摸著星星,撫摸著流云。也撫摸著我已醉去的心靈。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10.小學生中秋節手抄報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