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下面分享關于女排精神的手抄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女排精神手抄報資料:女排精神的誕生】
排球世界杯賽、世界排球錦標賽和奧運會中的排球賽是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三個大型排球比賽。1979年底,在中國恢復國際奧委會席位僅一個月之后,中國女排就奪得了亞錦賽冠軍,成為"三大球"中第一個沖出亞洲的項目。
1981年,中國女排以亞洲冠軍的身份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杯排球賽。經過了7輪28場激烈的爭奪,11月16日,中國隊以7戰全勝的成績首次奪得世界杯賽冠軍。袁偉民獲"最佳教練獎",孫晉芳獲"最佳運動員獎"、"最佳二傳手獎"、"優秀運動員獎",郎平獲"優秀運動員獎"。隨后,在1982年的秘魯世錦賽上中國女排再度奪冠。緊接著,在1984年的第23屆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實現了三連冠的夢想。中國女排并未就此止步,在1985年的第四屆世界杯和1986年的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上,中國女排連續二次奪冠。于是,從1981年到1986年,中國女排創下的世界排球史上第一個"五連冠",開創了我國大球翻身的新篇章。
1981年11月,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后,當時的《人民日報》就曾報道,截至1981年12月4日,中國女排收到賀信、賀電和各種紀念品達3萬多件。北京商標一廠、無錫鐘表廠等生產單位的職工在信中表示,要"學習女排精神,保證完成和超額完成生產任務。"受"女排精神"鼓舞的北大學子則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最強音。
女排奪得三連冠后,各種媒體更是加大了對女排精神的宣傳力度。諸如有媒體報道,"某工廠女工看了女排的事跡之后,每天早來晚走,精心操作,班產量天天超額完成計劃";"某煤礦工人看完女排比賽之后,自覺加義務班,日日超產"等。《人民日報》還開辟了"學女排,見行動"的專欄。
更多的中國人則通過女排精神,真實地體會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自豪感。"學習女排、振興中華"成為口號,在全社會掀起了一股學習中國女排的熱潮。女排精神簡而言之,就是拚搏精神。這種精神在當時的中國,被大力提倡,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社會學家、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春光則指出,"改革開放早期階段,國人猛地意識到與世界的差距,而變得有些失落和彷徨。因此在這一背景下,'女排精神'廣為傳頌,其實就是在向國人和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民族崛起的信心和能力。"
1986年中國女排實現歷史性的五年冠后,女排精神開始被人們口口相傳,直到今天。
實際上,女排精神從一開始就超出體育競技范圍,而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起到了激勵、感召和促進作用。改革開放早期階段,國人猛地意識到與世界的差距,而變得有些失落和彷徨。在此背景下,國務院以及國家體委、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婦聯號召全國人民學習"女排精神",為民族騰飛和社會主義建設而努力奮斗。"女排精神"的廣為傳頌,其實就是在向國人和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民族崛起的信心和能力。
看著女排姑娘們一次一次的飛身魚躍救球,一次一次帶傷參加比賽,這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一直延續影響到各個行業。
更多熱門手抄報資料推薦:
2.弘揚女排精神手抄報設計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