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下面分享關于科普手抄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普手抄報資料】
什么決定人類壽命
科學界目前達成的共識是:人的壽命主要通過內外兩大因素實現。內因是遺傳,外因是環境和生活習慣。遺傳對壽命的影響,在長壽者身上體現得較突出。一般來說,父母壽命高的,其子女壽命也長。德國科學家用15年的時間,調查了576名百歲老人,結果發現他們的父母死亡時的平均年齡比一般人多9--10歲。美國科學家發現,大多數百歲老壽星的基因,特別是“4號染色體”有相似之處。研究人員希望能夠開發出相應的藥物幫助人類益壽延年。“外因”也不可忽視。許多研究表明,通往長壽之路的關鍵還在于個人科學的行為方式和良好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完全按照健康生活方式生活,可以比一般人多活10年,即活到85歲以上。
樂觀的技術主義者認為,通過現代科學技術來延長細胞生命是完全可行的。但冷靜的保守人士認為,人的生命不是簡單的細胞分裂,衰老和長壽是多基因、多層面和多途徑的復合原因一起作用的結果。而且人體非常復雜,很難保證用基因改變了這里而另一個地方還能如我們所愿在運轉。另外,我們生活的環境大系統更是在人力控制之外。
我們到底能活多久
正常人到底能活多少年?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視角考察,采用不同的方法所推算出來的年限是不同的。細胞分裂次數與分裂周期測算法認為,人類壽命是其細胞分裂次數與分裂周期的乘積。自胚胎期開始細胞分裂50次以上,分裂周期平均為2.4年,從而推算出人類最高壽命至少是120歲。性成熟期測算法推算,人類的最高自然壽命應是112--150歲。生長期測算法推算,人類的自然壽命為100--175歲。懷孕期測算法推算,人的自然壽命最高可達167歲。以上方法推算結果表明,人類正常的自然壽命都應該在100歲以上。
隨著人類環境衛生的改善、公共衛生質量的提高,人的壽命也在不斷延長。在4000年前的青銅器時期,人的平均壽命只有18歲。從青銅器時代到公元1900年的4800年間,人類的壽命估計約增加了27年。從公元1900年到1990年短短90年間,增加的幅度至少也有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