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弟子規》是一部成書于清朝并廣為流傳的兒童啟蒙讀物,目的就是要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為將來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下面分享關于弟子規的手抄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手抄報資料:基本簡介】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弟子規》記錄了孔子的108項言行,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為“總敘”,然后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七個部分。《弟子規》根據《論語》等經典編寫而成,集孔孟等圣賢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傳統道德教育著作之綱領,是接受倫理道德教育的、養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讀物。
《弟子規》是一部成書于清朝并廣為流傳的兒童啟蒙讀物,目的就是要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為將來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它采納《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 出則悌, 謹而信, 泛愛眾, 而親仁, 行有余力, 則以學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擴展,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進行論述,闡釋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求學等方面應具備的禮儀與規范。“弟子”的意思比較多,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鄧衛東指出,“弟子”的意思也應該與時俱進:在家指孩子;在學校指學生;在公司指員工;在單位指下一級;在社會中,指公民。“規”就是規范,就是規矩,就是規則,就是規律。
【弟子規手抄報資料:創作背景】
《弟子規》的前身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的《訓蒙文》,顧名思義就是教育兒童的啟蒙文。而后,清朝賈存仁先生對《訓蒙文》從形式到內容都進行了修改和訂正,把文體變成了詩體,并采用了《三字經》的格式,最終成就了流傳至今的傳統優秀文化《弟子規》。
《弟子規》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 集中國傳統家訓、家規、家教之大成!也是當今社會做人的基本教導,倡導通過在生活中學習、力行以達到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是人生第一規,是做人的根本!
《弟子規》是除《三字經》以外影響最大的三字句的兒童訓蒙教材。為了讓青少年朋友了解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繼承和發揚優良的傳統美德,作者對本書進行了全新的詮釋,對每句話增加了講解和能充分反映這句話主體思想的故事,配以活潑有趣的插圖和通俗的英語翻譯,定會增加閱讀的樂趣。相信少年朋友通過對此書的閱讀,一定能增長不少有益的知識,獲得更多的人生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