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大多數校園暴力事件的起因都只是一點點的小事,有的甚至并沒有什么直接原因……下面分享關于反對校園暴力的手抄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預防校園暴力的手抄報資料:呼吁】
同學們是校園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但同時也是防止校園暴力的主要力量。對同學們來說,讓“暴力”遠離校園,應該做好下面兩方面工作。
一方面,從自身做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從而鏟除校園暴力滋生的土壤。如果我們讓陽光普照校園,那么參與暴力者就不敢出現。陽光是什么,陽光就是學校的正氣,就是全校同學的正氣,這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
另一方面,在發現校園暴力事件時,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險或可能發生危險時,要主動、及時地和老師、家長、警察取得聯系,積極爭取學校、社會和家庭的保護和幫助。發生事情后要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要大膽揭發壞人壞事,不要姑息養奸。
【預防校園暴力的手抄報資料:校園暴力的內在因素】
中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獨特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構成了中學生校園暴力行為的內在因素。
⑴人生觀、價值觀偏離。中學生有獨立的需求,有自覺的意識,凡事都想有自己的主張和行為方式,但由于社會閱歷的淺薄和知識能力的欠缺,在許多問題上又拿不定主意,分不清是非,導致部分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偏離,自我設計錯誤,自我評價不現實。形成自私自利的偏激人格,和教育導向背道而馳,和社會公德尖銳對立。
⑵情緒不穩定,自控力差。遇到能激起本能欲望的刺激,都有可能引起中學生的暴力欲望,而且暴力行為實施者大都為校園內學業的失敗者,他們不被校園的主體文化所接納,而內心又充滿出人頭地的沖動,此時若出現強化這種沖動的刺激,其自控力就無法抑制住沖動和興奮,個體需要、欲望產生,行為便不顧一切,即使后果嚴重,也在所不惜。
⑶盲從行為和僥幸心理。由于校園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聚集區,學生往往容易產生從眾心理,導致中學生彼此盲目的攀比和模仿。受害者絕大多數選擇沉默,一次次的得手更助長了施暴者的僥幸心理,盲從者的跟隨又助長了施暴者的膽量,以致于行為的破壞程度逐步增加,頻率也逐步變大,后果也就更加嚴重。加上家庭和社會教育的缺失,攻擊性人格就在家庭中逐漸養成,一旦個人欲望膨脹,便順理成章地對他人施暴以求自我心理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