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預防登革熱手抄報資料素材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對手抄報都不陌生吧,手抄報版面編排和美化設計也要圍繞著主題,根據主題和文章內容決定形式的嚴肅與活潑,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手抄報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預防登革熱手抄報資料素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什么是登革熱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主要通過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傳播,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分為普通登革熱和重癥登革熱兩類。時至今日,尚沒有針對登革熱的特異治療方法,絕大多數病人會自行康復,然而少部分病情加重,可能發生登革出血熱/登革休克綜合征。
病人在感染后1-14天即可出現癥狀,常見癥狀包含發熱、嚴重頭痛、眼球疼痛、肌肉痛與骨關節痛、乏力、惡心、嘔吐、腹瀉等,而重癥病癥中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嚴重出血和休克等癥狀,導致死亡。此病利用蚊蟲作為傳播媒介,因此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傳播。若在登革熱流行地區或夏秋雨季,出現發熱伴皮疹、疼痛、出血等癥狀,需要警惕是否有登革熱的感染可能。診斷標準主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登革熱診斷(WS 216-2018)》來進行。疫情廣泛的主要地區包括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重點在東南亞、西太平洋地區和美洲。
登革熱的治療原則主要為早發現、早診斷、早防蚊隔離、早治療,包括但不限于藥物退熱,保持液體平衡和補液,避免過度服用可能加重胃炎出血的治療藥物等。對于已經產生休克現象的嚴重患者,醫生會盡快進行液體復蘇治療以及各類藥物盡快糾正體內的酸堿失衡。登革熱是一種自限性很強的傳染病,通常預后良好,但如合并心肌炎、心功能衰竭、重度出血、肝衰竭等情況時,會對預后產生影響。
病因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主要通過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傳播。登革病毒為核糖核酸病毒(RNA)病毒,屬于黃病毒科中的黃病毒屬。
登革病毒經伊蚊叮咬侵入人體,在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增殖后進入血液循環,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癥。然后再定位于網狀內皮系統和淋巴組織中,在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和肝臟的庫普弗細胞內增殖到一定程度,再次進入血液循環,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癥。
登革病毒與抗體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激活免疫系統,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擴張、充血,血漿蛋白及血液的有形成分外滲,引起血液濃縮、出血和休克等病理生理改變。
重癥登革熱的病理生理改變主要是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漿外滲,并無明顯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漿外滲是重癥登革熱的主要臨床表現,在熱退期,血漿大量進入腔隙中,血容量減少,血液濃縮,最終導致休克。
癥狀
登革熱的潛伏期一般為1~14天,多數5~9天。典型的登革熱病程分為3期,即發熱期、極期和恢復期。
臨床上常將登革熱分為兩型:普通登革熱和重癥登革熱,后者又稱為登革出血熱/登革休克綜合征。多數患者表現為普通登革熱,可僅有發熱期和恢復期,僅少數患者發展為重癥登革熱。
1、發熱期
發熱
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發癥狀為驟起高熱,可伴畏寒,24小時內體溫可達40℃。一般持續3~7日。部分患者發熱3~5天后體溫可降至正常,但在1天后再度上升,這種現象被稱為雙峰或馬鞍熱。
在發熱初期即可有嚴重的頭痛、眼球疼痛、肌肉痛和骨關節痛、乏力,惡心、嘔吐以及納差、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等。
皮疹
皮疹一般在病程的3~6天出現,表現為出血性皮疹如出血點等,或充血性皮疹如紅斑疹、斑丘疹、麻疹樣皮疹等。
皮疹先在四肢出現,然后蔓延至軀干及全身,一般維持3~5天,疹退后無脫屑或色素沉著。典型皮疹為四肢的針尖樣出血點,或融合成片的紅斑疹,其中可見有散在小片的正常皮膚,簡稱“皮島”等。
出血
一般于發病后5~8天出現,約25%~50%的病例可以發生不同程度的皮膚、鼻腔、牙齦、消化道、腹腔和胸腔及陰道出血。
其他
全身淋巴結可有輕度腫大,伴輕觸痛。可有肝大,脾大少見。個別病例有黃疸。
2、極期
通常出現在病程的第3~8天。此時期,部分患者可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明顯的血漿滲漏,可出現腹部劇痛、持續嘔吐、球結膜水腫、四肢滲漏征、胸腔積液和腹水等。癥狀嚴重者可引起休克,出現如低體溫、心動過速、四肢濕冷、脈搏細弱、脈壓縮小或測不到血壓等表現。
隨著休克加重和持續,患者可發生代謝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礙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實驗室檢查可表現為進行性白細胞減少以及血小板計數迅速降低、紅細胞比積(HCT)升高以及白蛋白下降等。
少數患者無明顯的血漿滲漏致休克表現,但仍可出現嚴重出血或器官功能障礙。
3、恢復期
極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轉,胃腸道癥狀減輕,白細胞及血小板計數回升,進入恢復期。部分患者可見針尖樣出血點,可有皮膚瘙癢。
4、重癥登革熱
又稱為登革出血熱/登革休克綜合征,其早期臨床表現與典型的登革熱類似,但在病程的3~5天,病情突然加重并進展迅速,出現嚴重的出血現象,可在1~2天內因出血性休克或中樞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登革出血熱/登革休克綜合征的主要病理改變是全身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漿滲漏而導致廣泛的出血和休克。
治療方法
一般治療
以物理降溫為主,可以用溫水擦浴患者身體。
臥床休息,清淡半流質飲食。
防蚊隔離至發熱等癥狀緩解。
出血部位明確者,應盡快針對相應部位給予局部止血。
藥物治療
退熱
高熱患者可給予對乙酰氨基酚治療。慎用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其它非甾體抗炎藥物(NSAIDs),避免加重胃炎或出血。
補液
出汗較多或腹瀉者,醫生會根據患者脫水程度給予補液治療,以口服補液為主。對于有惡心和厭食癥狀的患者可以通過少量多次口服補液來補充。口服補液鹽或湯和果汁均可以防止電解質失衡。
對頻繁嘔吐、進食困難或血壓低的患者,可予等滲液如0.9%氯化鈉溶液等輸注。
如果患者有重癥登革熱的預警指征或血漿滲漏表現,早期靜脈補液治療可能會減輕疾病嚴重程度,減少休克發生。
鎮靜止痛
醫生還可能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鎮靜藥物等對癥處理。
抗休克
對于重癥登革熱患者,出現休克時應盡快進行液體復蘇治療,初始液體復蘇以等滲晶體液為主,如0.9%氯化鈉溶液等;對初始液體復蘇無反應的休克或更嚴重的休克可加用膠體溶液,同時積極糾正酸堿失衡。
液體復蘇治療無法維持血壓時,應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嚴重出血引起休克時,應及時輸注紅細胞或全血等。
預防登革熱宣傳標語
1、無積水就無蚊蟲,無蚊蟲就無登革熱。
2、人人動手消滅蚊子,戶戶清積水防控登革熱。
3、裝好紗窗防蚊蟲叮咬,清除積水防登革熱流行。
4、清除蚊蟲孳生地,有效防范登革熱。
5、防蚊蟲叮咬傳播,杜絕登革熱暴發。
6、全家動手共同滅蚊保障健康,全民定期清積水防范登革熱。
7、打好消滅蚊蟲殲滅戰,清除積水預防登革熱。
8、堅持定期開展滅蚊行動,集中打好滅蚊殲滅戰。
9、清積水,滅成蚊,保清潔,遠離登革熱。
10、消除蚊蟲孳生地,防止蚊蟲叮咬,預防登革熱。
11、清除積水,殺滅蚊蟲,改善居住環境,預防登革熱。
12、行動起來,翻盆倒罐,清除雜草和積水,預防登革熱。
13、登革熱,蚊蟲為首惡;保健康,清潔是良方。
14、認真清除雜草積水,徹底防范登革熱騷擾。
15、大搞愛國衛生運動,全民翻盆倒罐,清除雜草和積水,消滅蚊蟲孳生地,預防登革熱。
16、防治登革熱,消滅病媒蚊。
17、容器不積水,病媒不滋生,預防登革熱,大家一起來。
18、清除容器積水、杜絕伊蚊孳生。
19、全民齊動手,防控登革熱。
20、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清除積水,殺滅蚊蟲,防控登革熱。
21、搞好環境衛生,增強抗病能力。
22、盡量避免用清水養殖植物。
23、對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換水一次,勿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
24、把室外露天的盆、罐及瓶子倒置或放進有蓋的垃圾桶內,防止積水。
25、將貯水容器、水井及貯水池加蓋。
26、保持所有渠道暢通。
27、將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積水。
【小學生預防登革熱手抄報資料素材】相關文章:
預防登革熱手抄報資料素材11-01
預防登革熱手抄報素材09-12
預防登革熱手抄報內容資料09-04
如何預防登革熱手抄報的資料內容11-01
以預防登革熱為主題的手抄報資料09-01
登革熱手抄報素材01-27
預防登革熱手抄報圖片精選11-01
登革熱預防手抄報圖片精選11-02
好看的預防登革熱黑板報素材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