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植樹節的手抄報素材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不少的手抄報吧,手抄報的編排設計要求主題明確,版面新穎美觀。你所見過的手抄報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植樹節的手抄報素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植樹節的手抄報素材
植樹節口號標語:
1、告別城市的喧囂,投入綠色的懷抱。
2、植樹造林要適宜,季節土壤要調劑。
3、生命在于綠色,希望在于綠色。
4、植樹節,給地球一點色彩,一起動起來哦!
5、植樹節,你也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地球長出美麗的頭發來!
6、植樹造林,綠化祖國!
7、窮山惡水,青山綠水。
8、無災人養樹,有災樹養人。
9、造林即造福,栽樹即栽富。
10、眼前富,挑糞土;長遠富,多栽樹。
植樹節作文
三月十二日是植樹節,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開開心心地在校園里種下了紅楓樹和桂花樹。
先由老爺爺用鐵鏟挖洞。只見老爺爺拿起鐵鏟往泥土里一扎,再用腳狠命一踩,就可以讓鐵鏟扎得更深,然后他嗨喲一聲,往上一抬,一堆泥土就鏟上來了。就這樣,一鏟一鏟一個大洞就挖好了。我看著這個大洞,想:老爺爺的本領真大!
張楚渝拿起紅楓樹,放進洞里,小樹搖搖擺擺的,梁熠立刻跑上去,扶住小樹。黃鑫濤和吳成燁走到泥土地里,拿鐵鏟一鏟又一鏟地往樹苗根部培土。我看著他們干得那么起勁,手癢癢了,心想:要是我也能上去培培土,該多好啊!
土培好了,嚴余、孫焱和徐世超提著水桶,灌滿水,小心翼翼地澆在紅楓樹上。就這樣,一棵小樹被我們種好了。
這時風兒輕輕地吹動著,我們的紅領巾輕輕地飄著,好像更鮮艷了,小樹苗搖搖擺擺的好像在說:綠化環境,美化校園,真是一群好孩子。我們聽了,更開心了,心里說:小樹,讓我們和你一起快樂地成長吧!
植樹節的由來介紹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其實這天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的紀念日。確定這一天為植樹節,一是從植樹的季節考慮;二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孫中山先生從小就喜愛植樹,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長著一棵已滿百歲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年僅只有18歲的孫中山,千里迢迢從美國檀香山帶回幼苗親手栽種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終于成材。
孫中山也是我國近代最早極力提倡植樹造林的人。他親自起草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中提出,中國欲強,必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 辛亥革命以后,孫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模植樹造林的計劃。1924年,他在廣州一次演講中強調:我們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斷植樹造林,而且要造大規模的森林。
此外,他還在許多著作和演講中,反復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體力行,親自植樹。
在孫中山先生的倡議下,我國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規定,每年清明為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后,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以紀念他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植樹節介紹
節日起源
中國古代在清明節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中國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于1400多年前從陜西首創的。韋孝寬(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時期的一位名將,京兆杜陵(今西安市東南)人。據《資治通鑒》所載,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2年),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來,官道上每隔一華里便在路邊設置一個土臺,作為標記,用以計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現在的里程碑。韋孝寬上任后,發現土臺的缺點很多。經風吹日曬,特別是雨水沖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經常進行維修,不但增加了國家的開支,也使百姓遭受勞役之苦,既費時費力又不方便。韋孝寬經過調查了解之后,毅然下令雍州境內所有的官道上設置土臺的地方一律改種一棵槐樹,用以取代土臺。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和計程作用,還可以為往來行人遮風擋雨,并且不需要修補。韋孝寬的這一作法,無疑是造福桑梓,減輕家鄉百姓負擔、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陜西作為歷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樹的地方,曾經是全國道路綠化的表率,而韋孝寬最早栽種的槐樹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陜西人對這種槐樹更是情有獨鐘,十分喜愛并且廣為種植,現在這種槐樹已經作為西安市的象征,被確定為市樹。
【植樹節的手抄報素材】相關文章:
植樹節手抄報內容素材03-13
植樹節主題的手抄報素材08-30
植樹節手抄報素材大全11-03
植樹節主題手抄報素材08-30
關于植樹節的手抄報素材08-30
植樹節手抄報的素材內容07-12
關于3.12植樹節手抄報的設計素材資料08-30
三年級的植樹節手抄報素材10-06
登革熱手抄報素材01-27
春天手抄報素材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