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艾滋病的手抄報1
艾滋病恐懼癥(獲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綜合恐懼癥)簡稱恐艾癥,是一種對艾滋病的強烈恐懼,并伴隨焦慮、抑郁、強迫、疑病等多種心理癥狀和行為異常的心理障礙。患者懷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潔癖等強迫癥表現。
一、什么是艾滋病(AIDS)
艾滋病全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英文縮寫為AIDS。它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使得肌體免疫力下降,由此引起一系列感染、腫瘤及神經系統病變,最終可導致死亡。目前雖然尚無有效的疫苗和根治的藥物,但已有較好的治療方法,可以抑制病毒的復制,延長生命,改善生活質量。
二、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
HIV是艾滋病病毒的縮寫。艾滋病病毒是一種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T4淋巴細胞作為攻擊目標,大量吞噬、破壞T4淋巴細胞,從而使整個人體免疫系統遭到破壞,使其喪失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導致死亡。科學家把這種病毒叫做“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三、艾滋病病毒有什么特性
1、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弱
艾滋病病毒離開人體后,常溫下只可生存數小時至數天,高溫、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學清潔劑或消毒劑(如碘酒、酒精或醫院中經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藥品)都可以殺死這種病毒,甚至用自來水沖刷,水中的余氯也會使它失去活性。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蟲(蚊子、跳蚤等)體內存活。
2、具有迅速變異能力
艾滋病病毒的“外貌”經常發生改變,這對研制預防艾滋病病毒的疫苗和殺死病毒的藥物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3、感染后到發病的潛伏期長
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發展到出現臨床癥狀的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7~10年甚至更長時間。因此,傳染源不容易被發現,不容易引起人們對艾滋病流行的警覺,預防控制工作難度很大。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艾滋病恐懼癥患者不僅僅是由于對艾滋病的臨床表現和傳播途徑的片面性認識和錯誤理解,相當一部分人和本身的性格基礎以及其他心理障礙有密切關系,尤其和焦慮障礙關系尤為密切。艾滋病恐懼癥患者可以是有過高危行為的人;也可以是沒有過高危行為的人,恐懼完全出自自己的主觀想象和聯想。疾病的幾種表現:
1.精神壓抑,沉默寡言,恐懼焦慮,不能自我解脫
每每談及所患癥狀則痛不欲生,因而出現失眠、心悸、出冷汗、頭昏等癥狀,有的甚至認為死亡就在眼前,世界到了盡頭。
2.擴散病情
患者公開聲稱自己患有艾滋病,負罪心理嚴重,并動員家屬作有關性病檢查。
3.固執己見
關于艾滋病的手抄報2
雖經多家醫院檢查無艾滋病,仍多方求醫,要求治療。
4.基本癥狀
強迫癥狀、疑病癥狀、恐病癥狀、抑郁癥狀。
并不是所有的艾滋病恐懼癥都可以簡單的歸到某一類,很多患者是多種表現同時存在,所以需要接受綜合的心理治療。對于艾滋病恐懼癥心理治療是必須的,但很多患者早期一般不會想到接受心理治療,很多人認為這不是心理疾病,自己的擔心是完全正常的,尤其是那些有過高危行為的人。只有到多次檢查之后,仍不能擺脫自己的擔心和痛苦之后才會想到求助于心理醫生。
1.相信科學檢測
在窗口期以后做了抗體或核酸檢測為陰性即可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不要再無謂地擔心和猜疑。
2.不要相信癥狀
很多朋友懷疑感染了艾滋病都和自身的癥狀有關,的確有小部分人在感染了艾滋病后會出現急性癥狀,出現急性癥狀的條件是感染了大量的艾滋病毒,而這種病例實際上非常少,而且艾滋病急性癥狀幾乎沒有特異性,和平時可能得的病沒什么兩樣。從醫學的角度講,癥狀并不能作為判定是否感染的標準。恐艾者幾乎人人都有這樣那樣的癥狀,但最后的血檢結果是99%以上都沒事,這足以說明癥狀并不可信。
3.嘗試轉移注意力
將精力集中在工作或學習上,多關心家里人,參加戶外運動以減輕憂慮和擔心,你會發現,很多所謂的癥狀會在不久之后不治而愈。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
2.2015年關于艾滋病的手抄報
3.
6.艾滋病手抄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