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活動主題仍為“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英文主題為Getting to Zero),副標題為“凝聚力量,攻堅克難,控制艾滋”。
艾滋病的醫學全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AIDS) ,其中文病名由英文全稱的首寫字母縮寫AIDS而來。它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這種病毒終生傳染,破壞人的免疫系統,使人體喪失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自1981年美國發現首例艾滋病病例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蔓延。為提高公眾對艾滋病危害的認識,更有效地喚醒人們采取措施預防艾滋病病毒的傳播和蔓延,世界衛生組織于1988年1月將每年的12月1日定為世界艾滋病日,號召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在這一天舉辦相關活動,宣傳和普及預防艾滋病的知識。
隨著各國防治艾滋病的努力不斷增強,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數及艾滋病相關疾病致死人數持續下降。2013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約為210萬,比前一年減少20萬;艾滋病相關疾病致死人數約為150萬,比前一年減少10萬。截至2013年底,全球約有3500萬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大約1900萬人不知道自己攜帶病毒。
聯合國大會曾于2011年為防治艾滋病設立了明確可行的全球目標,包括到2015年向1500萬人提供抗逆轉錄病毒治療,遏制艾滋病病毒在感染者體內復制,根除母嬰傳播,減少50%通過性傳播的新發感染等。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估計,截至2014年6月,全球約有1360萬艾滋病患者接受了抗逆轉錄病毒治療。通過提供必要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有116萬新生兒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2015年11月下旬,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明確提出到2030年結束艾滋病流行的“快速通道”目標,設定到2020年實現90%的艾滋病病毒攜帶者自身知情,90%知情攜帶者獲得治療以及90%接受治療的人體內病毒受到抑制。而到2030年,各項具體目標的完成比例將提高至95%。
【傳播途徑】艾滋病病毒主要通過4種途徑傳播:血液、不正當的性行為、吸毒和母嬰傳播。艾滋病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12年至13年。
艾滋病目前仍是不治之癥。雞尾酒療法,即抗逆轉錄病毒療法,是治療艾滋病有效的方法之一。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臨床上分為3期:1.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沒有任何臨床癥狀,僅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結果為陽性;2.艾滋病相關綜合征。病人出現腹股溝淋巴結以外的兩處以上原因不明的淋巴結腫大并持續3個月以上,同時出現全身癥狀,如發熱、疲勞、食欲不振、消瘦和腹瀉等;3.艾滋病階段。病人突出的表現是致病性感染、惡性腫瘤的發生以及找不到原因的細胞免疫缺陷。
艾滋病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弱,離開人體后,常溫下只可生存數小時至數天。高溫、干燥以及常用消毒劑都可以殺滅這種病毒。雖然目前還沒有能夠有效預防艾滋病的疫苗,但已經有用于臨床治療的多種抗病毒藥物能有效地抑制人體內HIV病毒的復制,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艾滋病病人的癥狀和延長患者的生命。
2015世界艾滋病日手抄報1
2015世界艾滋病日手抄報2
5.2015年關于艾滋病的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