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善的概念來源已久,據清朝編輯《德育古鑒》一書中記載,“日行一善”這個成語出自于哲宗元祐三年任兵器監主簿的葛繁,葛繁堅持每天做好事,后來官至太守。有人請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說:“比如這里有條板凳,倒了礙人走路,就彎腰把它扶正放好,即是一善。”可見善就是利人之心,利人之行。所以古人說:“人說陰德如何種,舉念先存為眾心。”
行善不難,難在持久,難在不求速效。現在人的大多畏難求速,所以略作幾件善事,不見效果便放棄了。針對這種現象,吉芝奴提出“日行一善”,就是每天做一件善事,善事不分大小,動一善念就是一善,節省一滴水,節約一粒米,給周圍的人一個方便,一個微笑,一聲問候就是一善,行善是一種布施,是一種利他,是謙虛地做人,是每天要反省,是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與諒解。行善并不難,只要我們每天動一善念,隨緣而為,不要有壓力,就能輕松做到。
日行一善手抄報圖片1
日行一善手抄報圖片2
日行一善手抄報圖片3
更多相關板報資料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