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廉潔的有關內容:尊孔圣倡儒學確保中華持續文明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領導干部以身作則是實現清正廉潔的基本條件。具備這個條件首先是領導干部高尚的道德素質,培養這樣的素質在儒學。倡儒學,尊孔圣,祭先師則民風向善;任賢良尚方正則民德歸厚;探真理,講道德則民知廉恥。
然則,糾偏輔正,并非一日之功可就,欲速則不達,必須循序漸進。以逐步提高認識為步驟,以選賢用能為急務,以仁德教育為先導。重用一心為公,清正廉潔之士從政為民。引導向往財富的人退出干部隊伍,支持他們創辦企業,使其良性發展。防范貪權求貴又愛財慕富的人投機枉法,嚴厲懲處貪污賄賂以維護廉潔公正。
廉潔的手抄報
故曰:尊孔圣,倡儒學;行孝道,修德性;正人心,行王道,必致和諧。能如是,則清正廉潔理念深入人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可趾而望矣。
⑴、中國歷史時代應劃分為:原始社會,封建社會,皇權社會,共和社會。夏、商、周是封邦建國制度下的平民社會,平民在各自分得的土地上自由生產,同養公田。不應把西方野蠻的奴隸社會強移到中國。秦~清是皇帝集權制度下的平民社會。
⑵、西方是功利主義人生觀,“西方文明倡效率,重功利,尚暴力,崇霸道,講攻伐;而中華儒教文明持中正,尚和諧,伸王道,重道德,別人禽,明義利,辯理欲。兩種文明類型,其價值訴求與性格特征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