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科技手抄報內容

發布時間:2017-08-27  編輯:pinda 手機版

  科技手抄報有關辦報內容:元朝天文學

  元朝的天文學具有濃厚的“吸收”色彩,但是可以肯定地說,在元朝,天文學方面的科學技術造詣是世界水平的。元世祖忽必烈在尚未登基之前,就征招“回回為星學者”。他們翻譯及帶來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優努斯(也譯做尤尼)的《哈基姆星表》(也譯作《哈基姆歷數書》)等天文學著作。

  1260年,元廷承金人舊制,設立司天臺;1271正式設立回回司天臺,1312設立回回司天監。后來還任用了一大批以札馬剌丁(又譯作扎馬魯丁、扎馬剌丁)為代表的天文學家管理此類工作。札馬剌丁等一批天文學家先后在這里工作,為中國天文歷算的完善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些天文學家們不僅帶來或使用一批先進的天文儀器(主要來自阿拉伯及波斯),而且還設計并制造了許多先進的天文儀器。札馬剌丁自己制作的天文儀器有多環儀、方位儀、斜緯儀、平緯儀、天球儀、地球儀,觀象儀等七種。這些儀器,當時在世界上是罕見的。研究科學史的英國李約瑟博士在談及地球儀時說:“除公元前2世紀馬洛斯的克拉特斯古地球儀(已失傳)外,沒有比馬廷·貝海姆1492年的紀錄更早的人。”可是札馬剌丁的地球儀卻誕生于1267年,比馬廷·貝海姆的記錄整整早了225年!

keji7.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科技手抄報

  札馬剌丁的地球儀是球狀的,體現了寰球這一科學概念與設想。這無疑對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觀念進行了勇敢的否定,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天文學家(及水利和數學家)郭守敬設計、制造了簡儀、仰儀和圭表等天文儀器,比丹麥人第谷的同樣的儀器要早300年。同時,他主張以實際觀測為依據,在全國各地建立了規模龐大的天文監測網[另外,郭守敬還設計、制造了大型計時儀器——七燈漏(大明殿燈漏),該儀器是反映中國古代計時機械制造技術水平的代表作]。

  在歷法方面,札馬剌丁依照阿拉伯歷法編制有《萬年歷》;在此前后一段時間,尚有《回回歷》被使用。《回回歷》其實是阿拉伯太陰歷,即目前仍在使用的***教歷。而王恂與郭守敬等合作,在反復學習、稽考《哈基姆星表》及其它資料的基礎上,于1280年編制完成一部著名的歷法——《授時歷》。《授時歷》是我國古代最好的一部歷法。在編撰《授時歷》的工作中,王恂負責推演計算,郭守敬負責實際觀測和制作儀器,另外還有許衡負責研究“天道”。《授時歷》以365.2425天為一年,與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實際時間只有26秒的差距,其準確程度相同于現行公歷,但比公歷的使用要早300年左右。《授時歷》自元以來一直延續使用了約360年。

網友評論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电影手机在线五月 | 亚洲香蕉aⅴ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97免费视频 |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 |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 日本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