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防教育的手抄報內容

發布時間:2017-08-20  編輯:pinda 手機版

   國防教育的手抄報辦報內容:我國古代國防

  中國古代的國防從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至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終結,大約經歷了4000年的歷史。在漫長的國防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次血與火的洗禮,培育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強不息、衛國御侮的尚武精神,最終形成了多民族、大疆域的國家。

  ⑴古代的國防政策和國防理論

  我國古代為提高國防能力提出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國防政策和國防理論:一是“以民為體”,“居安思危”的國防指導思想;二是“富國強兵”,“寓兵于農”的國防建設思想;三是“愛國教戰”,“崇尚武德”的國防教育思想;四是“不戰而勝”,“安國全軍”的國防斗爭策略等。遵循這些思想,使我國取得了無數次對外戰爭的勝利,使中華民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使國防出現過“中國既安,四夷自服”的鼎盛時期。

  ⑵古代的兵制建設

  所謂兵制,就是軍事制度,現在一般稱為軍制。它包括武裝力量體制、軍事領導體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的內容。

  在武裝力量體制上,我國古代一般區分為中央軍、地方軍和邊防軍。秦朝以前,武裝力量比較單一,在軍事力量構成上,實行兵民合一的民軍制,平時生產勞動,戰時集合成軍,以臨時征集的方式組成軍隊。秦朝以后,隨著政治制度的完善和經濟生產的發展,各朝代根據國家的狀況和國防的需要,以及駐防地區和任務,將軍隊區分為中央軍、地方軍和邊防軍,并對軍隊的組織編制、屯田戍邊、兵役軍賦、軍隊調撥、軍需補給、驛站通道、武器的制造和配發等都做了具體的規定,通過法律形式頒布執行,如唐代的《衛禁律》、《軍防令》等。

guofangjiaoyu10.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國防教育的手抄報圖

  在軍事領導體制上,夏、商、西周時期還沒有專門的軍事機構,國王一般親自主持軍政,領兵作戰。春秋末期,國家機構出現將相制,以將為主組成軍事指揮機構。戰國時期,將軍獨立統兵作戰已很普遍。秦統一后,設立了專門管理軍事的機構,最高的軍事官員稱太尉。隋朝對國家機構進行了改革,設立了三省六部制,專門設立了主管軍事的部門——兵部。宋朝為了防止“權將”擁兵自重,在中央設立了樞密院,作為軍事領導的最高機構,主官用文官擔任。樞密院對軍隊有調遣權,但無指揮權;將軍對軍隊有指揮權,但又不能調遣軍隊,造成樞密院和將軍的相互牽制。各朝代在軍事領導體制方面的做法雖然不盡一致,但皇權至上,軍隊的調撥使用大權始終掌握在皇帝手中。

  在兵役制度上,隨著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人口狀況和軍事需要而發展變化。奴隸社會時期,生產力低下,人口稀少,戰爭規模小,主要實行兵民合一的民軍制度。封建社會時期,民軍制度逐漸演變為與當時歷史條件相適應的兵役制度,如秦漢時期的征兵制、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世兵制、隋唐時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衛所兵役制等。

  ⑶古代的國防工程建設

  我國古代為抵御外敵的侵犯,鞏固邊海防,修筑了數量眾多、規模龐大的國防工程。如城池、長城、京杭運河以及海防要塞等。

  城池是我國古代國防建設中時間最早、數量最多的工程。城池建筑始于商代,之后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日益完善,一直延續到近代。由此,城池的攻守作戰成為我國古代戰爭中主要的樣式之一。

  長城是城池建設的延續和發展,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秦滅六國完成統一后,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將秦、趙、燕三國北部的長城予以修繕,連貫為一。故址西起臨眺(今甘肅岷縣),北傍陰山,東至遼東。后經各朝代多次修建連接,至明代形成了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的萬里長城。

  京杭運河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隋煬帝時在原有的舊河道上開鑿連貫。運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全長1794公里,把南北許多州縣連成一線,對軍事交通運輸和“南糧北運”起到了積極作用。

 

  古代海防建設是從明朝開始的。為防止倭寇的襲擾,明朝在沿海重要地段陸續修建了以衛城、新城為骨干,水陸寨、營堡、墩、臺、烽堠等相結合的海防工程體系。

網友評論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人在线播放首页 | 中文字幕在线第亚洲 | 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 亚洲最大的欧美日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