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紀念日的辦報內容:對烈士的態度折射著一個民族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取向
“1947年11月6日,我軍打響了解放石家莊的戰役。經過6天6夜的殘酷激戰,石家莊宣告解放。期間,僅設在河渠村的戰地醫院,就接收了1000多名重傷員進行救治。當時,醫療條件差,沒有手術刀,就用剃頭刀代替;沒有消炎藥和麻醉藥,就用鹽水洗切開的傷口;沒有鑷子,就用鐵絲往外一粒粒地掏傷口的子彈和彈片。在這種極端艱苦的情況下,很多昏迷的戰士口中仍不停地喃喃:我要回前線殺敵……”賈老說,這些村里老人口口相傳的英烈事跡,震撼他兒時心靈的同時,也烙下了深深的記憶。
硝煙退去人不在,河渠村村民抹去110名烈士身上的血跡和戰塵,卸下門板捐出石料,懷著深情厚葬了烈士的遺體,并各自立碑銘記,形成了當時的烈士墓群。
烈士紀念日的手抄報
光陰荏苒,由于無專人維護管理,一年年的風刮雨淋使得很多墳丘失去了標志,墓碑也已丟失。到了上世紀90年代,年輕的一代人已然不知村東頭的故事——記錄歷史的只有幾片長著荒草的墓地,僅剩的幾塊歪斜墓碑,以及無聲長眠的烈士忠魂。
入伍參軍回家探親的賈雪陽,看著殘破的墓群,心痛無比。他知道,如果任由這些保存著遺骨的墓群消失,那么接下來湮滅的,就有可能是為國捐軀的精神。
1998年,賈老發起并帶頭捐款籌資,組織村民和愛心人士對石家莊戰役陣亡烈士墓群進行修葺整理,將這華北大地上唯一僅存的紀念解放石家莊烈士的墓群建成了永久性烈士陵園。
談到修復解放石家莊烈士陵園的初衷,賈老動情地說,對烈士的態度折射著一個民族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取向。無數革命先烈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獻身,必須將承載著烈士革命精神的遺骨、遺物保存好,因為我們的人民需要能傳承烈士精神、弘揚烈士事跡的地方,需要擁有向先烈、向英雄跪拜的地方,需要能夠讓人們心靈得到洗禮、靈魂得到凈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