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主題手抄報內容:超限效應
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很感動人,就準備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錢。過了十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些零錢。又過了十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于是決定一分錢也不捐。到牧師終于結束了冗長的演講并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于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里偷了二元錢。由于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的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稱為“超限效應”。
心理健康主題手抄報
不少父母在“望子成龍、盼女為鳳”的觀念支配下總是對子女不厭其煩地說教、囑咐、訓斥、終日喋喋不休,以為只有如此,才能讓孩子“刻骨銘心”。殊不知,這種教育方式也會導致“超限效應”。一番苦心,換來的往往是孩子的無動于衷,甚至反感,被“逼急”了,就會出現“老子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總之,表揚、批評、要求一定要有“度”。要了解孩子現有的水平和能力,要清楚孩子經過努力后可以達到的水平和能力。由此,父母才能和孩子一起,制定適合的可實現的奮斗目標,使孩子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獲得更大的發展。
更多熱門手抄報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