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其實,讀書就是將人類濃縮幾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習得的最佳方式,讀書能夠讓你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科學文化知識,擺脫愚昧和迷信,你不再是一個空白的人,而是通過讀書賦予了自己豐富的知識色彩。所以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陪伴孩子一生的最大財富。如何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呢?那就看看下面30個竅門,是否對你有所幫助呢。
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一個人的閱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這是因為:
①閱讀是大腦攝取信息的最快方式。信息爆炸時代,唯有通過快速閱讀才能從海量信息迅速找到對自已有用的信息,從而在社會上生存更輕松。
②閱讀較少需要他人的配合和幫助,是比較獨立的學習方式,是自學的基礎。
③閱讀速度與思維速度成正比,快速閱讀是快速學習的基礎。
④大量閱讀除了能提高文字理解能力和文學欣賞能力以外,也能提高邏輯能力和空間能力。
⑤閱讀是讓人受用終生的習慣,通過閱讀能更廣闊地接觸世界和他人觀點,使人心腦開闊,思想充實,人生更加精彩。
一、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是一個長期過程,不要試圖一蹴而就。孩子從兩三歲始熏陶,到十歲前后,才可能形成較強的快速閱讀能力。個人認為小孩應在上初中之前,具備較強的快速閱讀能力,因為上初中后,學科驟然增多,閱讀能力不行,學習的速度和效率都會比較低。
二、根據孩子各年齡段的特點,循序漸進地選擇閱讀方式。從最初兩三歲跟隨父母指認簡單字詞,聽父母朗讀故事,慢慢到父母陪讀帶讀,再到五六歲后讓孩子開始獨自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可傳授一些簡單的閱讀技巧和原則,比如在閱讀時,不要回看,盡量不默讀,等等。
三、根據孩子年齡和愛好,選擇閱讀材料。五六歲之前,讀圖能力比認字能力更重要,適宜選擇字數較少的繪本讓孩子讀。以后,逐漸增加閱讀材料中文字的比例,慢慢過渡到讓孩子閱讀純文字的故事材料。到小學四五年級時,嘗試讀一些孩子感興趣的大部頭小說。經常閱讀長篇小說,是閱讀興趣和快速閱讀能力形成的標志。在具體的閱讀材料的選擇上,父母不要全包全攬,可利用周末時間,帶孩子一同去逛書店,發現感興趣的書籍,先在書店內概覽一下,再由孩子來決定是否買來閱讀。
四、在孩子早期的閱讀活動中,注意增加閱讀的游戲性和趣味性。父母要積極參與,并在其中起著主導作用。孩子能獨立閱讀以后,父母也不能完全不管,要注意去引導孩子擴大興趣范圍和閱讀范圍。先讓孩子閱讀喜歡的小說等故事性較強的材料,慢慢去閱讀名著、歷史、科普等書籍,并嘗試閱讀各種教材,用快速閱讀進行預習、自學等活動。
五、 孩子的閱讀興趣比閱讀能力更重要。最好父母自己也愛好閱讀,生活中經常閱讀,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在一個溫馨的閱讀環境中成長。當父母期望孩子讀某類書籍時,不要強迫,可適當地引導或引誘。例如:父母自己每天閱讀科學家的故事,不時將其中有趣情節講給孩子聽,引誘孩子自己去翻開書來看。
2015讀書手抄報的資料1
父母的一些常見的錯誤觀點和方法:
①急于求成。試圖只花幾天,或一兩個月,或一兩年,就讓孩子愛上閱讀,并擁有較強的閱讀能力。
②認為應該讀有用的書,強迫孩子讀經典著作、推薦書目和教學大綱要求的書。
③認為讀一些長篇小說,既無多少用處,又浪費時間。要求孩子讀短篇小說、散文和作文選。
④讓孩子帶著任務去閱讀。閱讀完之后,讓孩子寫讀后感,做閱讀測驗,及時檢查閱讀的效果。
⑤毫不掩飾自己很討厭閱讀,卻又要求孩子去愛上閱讀。
⑥不調查孩子的興趣,不征求孩子的意見,就買一大堆書回來,然后強迫孩子閱讀,或不管不問,覺得把書買回來就已盡到了責任。
2015讀書手抄報的資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