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手抄報資料
語文是香氣撲鼻的綠茶,讓人神清氣爽; 語文是浪花飛濺的大河,讓人心潮澎湃。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語文手抄報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超有趣的語文小故事
1、不會說話的主人
春天來了,動物王國家家戶戶都在裝修新房。小鼴鼠也在忙著買地板革、瓷磚,裝修房子。
小鼴鼠最先裝修好了房子。他的小地宮修得可漂亮啦!他想,應該把要好的朋友請來,一塊兒慶祝慶祝。于是,他向鸚鵡、小山羊、小松鼠和小白兔發出了請帖。
不知為什么,只有小白兔按時來到了鼴鼠家,這使小鼴鼠非常夫望。他伸著腦袋向屋外張望,希望有更多的客人到他家來做客,沒想到,卻冷落了小白兔。
小鼴鼠自言自語地說:“唉——沒想到,該來的沒有來!”
小白兔不高興了,他想:原來,小鼴鼠認為我是不該來的呀!我走吧!
小鼴鼠見小白兔要走,怎么留也留不住。正在這時,小山羊,小鸚鵡和小松鼠來到了小鼴鼠的家。
小鼴鼠沒有攔住小白兔,心中十分懊惱,他攤開雙手說:“唉——不該走的卻走了!”
小山羊、小松鼠和小鸚鵡都驚呆了,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想:原來我們都是該走的呀!三個小伙伴連個招呼都沒打,悄悄離開了小鼴鼠的家。
家中又只剩下小鼴鼠一個。桌上的飯菜都涼了,連動都沒有動,小鼴鼠好傷心喲!
這真是不會說話惹的禍啊!可見,學會說話很重要哦!小朋友在與人交流的時候,說話要注意對象、場合,并且在表述的時候應表述正確、完整哦,這樣就不會讓人產生誤會了。
2 、“馬虎”的來歷
人們都喜歡用“馬虎”來形容某人辦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這個俗語的背后,原來有一個血淚斑斑的故事。
在宋代時,京城有一個畫家,這個畫家他在作畫的時候往往隨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畫的究竟是什么。
有一次,他剛畫好一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于是他就隨手在虎頭后畫上馬的身子。來人問他畫的到底是馬呢,還是虎呢,他答:“馬馬虎虎!”來人不要,他便將畫掛在廳堂。
他的大兒子見了,問他畫的是什么,他說是虎,小兒子又來問,他卻說是馬。
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時,把人家的馬當老虎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賠錢。
他的小兒子外出碰上老虎,卻以為是馬想去騎,結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
畫家悲痛萬分,把畫燒了,還寫了一首詩自責:“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喂了虎。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
這首詩雖然算不上好詩,但這教訓實在太深刻了,從此,“馬虎”這個詞就流傳開了。
小朋友,從故事中知道一個詞語的來歷,這樣是不是更容易記住這個詞語的意思呢?所以,小朋友平時要多閱讀,這樣才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語文不同類型的詩句
一、長江
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漢江臨眺》)
2、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赤壁懷古》)
3、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二、高風亮節
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李白藥)
3、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5、不為五斗米折腰。(陶淵明)
6、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
7、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諸葛亮《出師表》)
8、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9、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三、舍生取義
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魚我所欲也》)
2、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陳毅《梅嶺三章》)
3、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夏完淳《別云間》)
4、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5、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四、勤奮
1、一勤天下無難事。(韓愈)
2、讀書勤乃成,不勤腹中空。(韓愈)
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4、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苦一份才。(華羅庚)
5、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陳毅)
6、天才出于勤奮。(高爾基)
7、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愛迪生)
8、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五、讀書方法
1、學者先要會疑。(朱熹)
2、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孔子)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張之洞)
5、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歌德)
六、惜時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
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長歌行》)
3、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4、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
5、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6、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陶潛)
七、江南風景
1、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2、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
3、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4、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八、夸張
1、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
2、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李白《行路難》)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李白《贈汪倫》)
5、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6、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7、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8、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九、比喻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3、馬作的盧飛快,共如霹靂弦驚。(辛棄疾《破陣子》)
4、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6、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十、擬人
1、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2、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3、好于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4、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
趣味語文故事
“三只手”一詞小考
古羅馬劇作家普勞圖斯的喜劇《一壇黃金》,第一次用了“三只手”一詞。該劇第四幕第四場中,老吝嗇鬼龍克利奧懷疑仆人偷了他家一壇金子,他要仆人伸出手來查看。看了一只,又看另一只,卻不甘心,還要看“第三只”。從此,小偷的代名詞就是“三只手”,至今如此。
“座右銘”的由來
東漢書法家崔援年輕時好意氣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殺害,大怒之下殺了仇人,只身逃亡。幾年后遇朝廷大赦,才。回到故鄉。崔援自知因一時魯莽惹起大禍,吃足苦頭,就作銘(文體的一種)放在座位的右側,用以自戒。以后凡是把一些格言寫出來放在座位旁邊用以自勉的,就叫做“座右銘”。
“打牙祭”一詞的由來
“打牙祭”就是吃肉的意思。吃肉為什么叫“打牙祭”呢?首先得從“祭”字講起。祭,就是祭奠、祭祀。過去人們在逢年過節時總要個性想法子弄點好吃的。那時候,所謂好吃的,最高境界就是吃點豬肉。有好吃的首先當然要記住祖先,要先獻給祖先——祭祀。由于祭祀只是個儀式,所以只切不大一綹,放在神龕面前,點上冥幣、蠟燭表示表示而已。祭了祖先之后便將這一小坨肉切細“祭”自我的牙齒,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說。
“桃李”一詞的由來
人們歷來喜歡把老師培養出來的學生稱作“桃李”,把老師教育。培養了眾多學生稱作“桃李滿天下”。為什么要把學生稱為"桃李"呢?有這么一段故事:春秋時,魏國有個大臣叫子質,他得勢的時候,曾培養和保舉過不少的人,之后因為得罪了魏文侯,便獨自跑到北方去。
在北方,子質遇見一個叫子簡的人。就向他發牢騷,埋怨自我培養的人不肯為他出力。以至于流落北方。子簡笑著說:“春天種下桃樹和李樹,夏天能夠在樹下休息納涼,秋天還能夠吃到果子;但是你春天種下的是蒺藜(一種帶刺的植物),不僅僅不能利用它的種子,秋天長出來的刺還會刺人。所以,君子培養人才,要象種樹一樣,就應先選準對象,然后再加以培養。”
爾后,人們就把培養人才稱作“樹人”;把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稱為“桃李”。
【語文手抄報資料】相關文章:
語文主題手抄報資料05-08
快樂語文手抄報資料05-08
語文天地的手抄報資料08-27
初中語文手抄報資料08-14
我愛語文手抄報資料圖片05-01
關于趣味語文的手抄報內容資料09-02
最新語文手抄報資料圖05-08
校慶的手抄報資料08-24
愛耳日手抄報資料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