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句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
在學習和工作中,說到手抄報,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手抄報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造精神的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你知道什么樣的手抄報才具有教育意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說明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于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張燈結彩
自從元宵節張燈之俗形成以后,千百年來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這天晚上,游玩觀燈的百姓不計其數。大家通宵達旦,盡情歡樂,熱鬧非常。
3.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南宋以后增加的一項元宵節活動。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謎語懸之于燈,供人猜射,始于南宋。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深受社會各階層歡迎.
4.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叫《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后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
5.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就已經出現。
6.舞獅子
“舞獅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后腳,還有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彩球等動作。
7.走百病
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晚,婦女相約出游,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8.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里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
9.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元宵節的由來和來歷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據史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后。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過元宵節的風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又有一說元宵節起源于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 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起源
元宵節的起源眾說紛紜,究其蹤,最早大概與古代先民的星祭有關:以燃燈的方式祭星,祈求以北極星(太一星)為代表的星辰的護佑。祈愿不外兩方面:人的自身生產——生育;人的物質生產——農桑。由此后世又衍生出一些民俗活動:“摸釘”、“走橋”、“走百病”屬于前一方面的祈愿;“迎紫姑”、“照田蠶”屬于后一方面的祈愿。
燃燈祭星發展為燃燈擬星,地上燈與天上星交相輝映,人星交悅。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需要發展夜間的群體性游樂,在無電的時代,天空的星月就是最大的資源,于是,星月的祭祀意義逐漸減淡,賞玩的成分逐漸增加,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宵——元宵,便成為最佳選擇,在西漢已受到重視。因以地上燈與天上星相輝映為特色,故又稱燈節。此有別于中秋之月節。
為豐富燈展,將謎語懸于燈,供人猜射,遂發展出燈謎。這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種文娛形式,老少咸宜,雅俗共賞,猜出時會心一笑,益智益心。《紅樓夢》就描寫過賈府過節常有的猜燈謎活動。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 1
1、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細如塵》
2、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3、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4、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元好問《京都元夕》
5、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6、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7、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8、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9、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李商隱《觀燈樂行》
10、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11、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
12、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13、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