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
第一部分:基礎積累與運用(30分)
一、請把下面的句子抄在方格里,注意書寫規范、字跡工整。(3分)
文與可非常熟悉竹子,每當他要畫竹子的時候,竹子的樣子就在他心中出現了,這就是胸有成竹的原意,現比喻做事前已有成熟的計劃。
二、看拼音寫詞語。(5分)
zhú jiàn kuān chǎng hén jì
( ) ( ) ( )
yǐn bì jūn yún chóng dié
( ) ( ) ( )
chù jiǎo xiū xiǎng róu ruò qīng xié
( ) ( ) ( ) ( )
三、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6分)
不可( )( )
( )( )不安
( )( )可惜
浩如( )( )
( )( )注意
( )( )而安
四、選擇恰當的字詞填空。(2+4分)
結果 成果 后果
⑴這件事已經產生了不良的( )。
⑵人們對蟋蟀的勞動( )感到驚奇。
直 彎
爬山虎腳上的細絲原先是( )的,現在變( )了,這樣它才能沿著往上爬。
觸 貼 巴 爬 拉 變
爬山虎的腳( )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 )成小圓片,( )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 )一把,是它緊( )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 )。
五、按要求填寫詩句。(2分)
1、看待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有不同的形式。這就和《題西林壁》中的詩句“,”意思相近。
2、臨近學校運動會了,小明惶恐不安,想到自己技不如人,便想放棄比賽了。如果我是小明的朋友,我會用《游山西村》的詩句“,”來勸慰他。
六、按課文填空。(8分)
1、那些葉子綠得那么( ),看著非常( )。葉尖( )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 ),沒有( )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 )。一陣風( ),一墻的葉子就( ),好看得很。
2、大體上,住所是很( )的,( )、( ),很( )。( )我們想到蟋蟀用來( )的工具是那樣( ),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 )了。
第二部分:閱讀積累與運用(37分)
七、閱讀課內片斷,按要求作答。(8分)
①在朝著陽光的堤岸上,青草叢中隱藏著一條傾斜的隧道,( )有驟雨,這里( )立刻就會干的。隧道順著地勢彎彎曲曲,最多不過九寸深,一指寬,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總有一叢草半掩著,就像一座門。蟋蟀出來吃周圍的嫩草,決不去碰這一叢草。那微斜的門口,經過仔細耙掃,收拾得很平坦。這就是蟋蟀的平臺。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
②屋子的內部沒什么布置,( )墻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時間,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體上講,住所是很簡樸的,清潔、干燥,很衛生。假使我們想到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那樣簡單,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
1、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關聯詞。(2分)
2、畫橫線的句子采用修辭方法,我還會仿寫一句。(2分)
3、讀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試著用下面的句子來表達。(2分)
蟋蟀的住宅很( ),很( ),還很( )。我覺得蟋蟀真( )!
4、 圍繞上文的內容提一個感興趣的問題,并解答。(2分)
問題:
回答:
八、閱讀短文,按要求作答。(29分)
(一)《法布爾的故事》
蟋蟀的住宅 是法布爾寫的 法布爾是法國的一位著名的昆蟲家
法布爾為了研究昆蟲,一生如癡如醉地觀察昆蟲的習性。一天,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鏡觀察螞蟻搬蒼蠅,一連看了三四個小時,以致四周圍滿了人,還罵他是“怪人”,可他全然不覺(jiào jué)得。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樹觀看螳螂的活動,直到樹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從昆蟲王國的迷夢中驚醒過來。
法布爾在普溫斯教(jiào jiāo)書時,經常到附近一條沙路上觀察昆蟲。有一天大清早,他在沙路上走著,忽然聽到蛐蛐的叫聲,于是就循著聲音來到一塊大石頭旁,輕輕地躺了下來。幾個農婦早上下地時看見他,到黃昏收工時,仍看他躺在那里。她們實在不明白,這個人怎么花一天的功夫,就看著一塊石頭,簡直中(zhōng zhòng)了邪!其實法布爾是在。
法布爾活了90多歲。他把畢生的精力都傾注在昆蟲學的研究上,成為十九世紀有名的科學家。
1、劃去括號里不正確的讀音。(3分)
2、給第一自然段加上標點。(2分)
3、在第三自然段最后的橫線上補上合適的內容。(1分)
4、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2分)
畢生( ) 研究( )
5、選擇答案,正確的打“√”。(2分)
⑴“可他全然不覺得”中“全然”的意思是:
①忽然( ) ②必然( ) ③完全( )
⑵朗讀這句“以致四周圍滿了人”時,停頓正確的是:
①以致/四周圍/滿了人( ) ②以致/四周/圍滿了人( )
6、第二自然段在材料安排上采用了(總——分關系;分——總關系;總——分——總關系)的結構方式。(用“”畫出正確的)(1分)
7、文章圍繞中心,寫了法布爾三件事。(3分)
一、;
二、;
三、。
(二)
螞蟻經常到離巢很遠的地方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向巢去“搬兵”,把別的螞蟻領來。它們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塊,各自銜一塊帶回去,或是同心協力把食物運回巢去。
螞蟻是靠什么來把消息通知給同伴呢?它招呼同伴就靠頭上的那對觸角,它們用觸角互相碰撞來傳遞信號。如果食物又大又合胃口,觸角就擺動得特別猛烈。
螞蟻認路的本領很強。它認路主要靠眼睛就能憑借陸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別方向。有人做過一個實驗,用一個圓筒圈住一群在歸途中的螞蟻,只讓它們看見天空,螞蟻仍然準確地認清前進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圍的景物完全擋住,蟻群就會四散亂跑起來。螞蟻還可以根據氣味認路。有些螞蟻會在它們爬過的地方留下一種氣味,回來時就根據這種氣味確定路線。如果用手指在螞蟻爬過的路上劃一條橫線,或者用樟腦球等有怪味的東西將螞蟻要走的路劃斷,螞蟻就迷路了。
1、下面三個題目,你認為哪個做這篇短文的題目最合適。請你選擇一個,在()里打“√”。(1分)
①螞蟻“搬兵”( )
②螞蟻的趣聞( )
③螞蟻認路( )
2、請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2分)
本事 —— ( )
強烈——( )
3、根據下列意思,選擇相對應的詞語填在括號里。(2分)
同心協力 招呼
①呼喚 ( )
②統一認識,共同努力( )
4、螞蟻是怎樣把食物運回巢去的?請用“”劃出有關的句子。(2分)
5、認真閱讀短文后填空。(4分)
①短文分別從、螞蟻傳遞信號和三方面介紹了螞蟻。
②螞蟻認路主要靠,還可以認路。
6、第三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請用“~~~”劃出有關句子。(1分)
7、你喜愛文中的螞蟻嗎?為什么?(1+2分)
第三部分:習作表達(30分)
近來,你留心觀察了什么事物?是怎樣觀察的?有什么新的發現?請把你最感興趣的內容寫下來,語句要通順,題目自定。
{卷2}
一、積累運用:25%
1、將下列詞語補充完整并選擇其中一個作解釋。10%
( )( )失措 ( )( )佳肴 斬釘( )( ) 抽抽( )( )
( )( )不得 ( )( )自主 風塵( )( ) 千里( )( ) ( )——___________
2、選擇6%
1)選擇正確讀音:
佇立(zhù chù) 悲戚(qī qì) 勉強(qiǎng qiáng) 祈盼(qí qī)
2)《秋夕》中“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一句寫出了( )
A:秋天天氣開始轉涼 B:宮女生活孤寂無聊
C:宮女在宮中主要工作 D:秋天萬物開始衰敗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9%
1)我們都知道,人不可能留住今天的太陽,但是我們可以________,文中的“我”用______留住了太陽,這看起來_____卻_____。
2)張劭的朋友范式是個____________,我們能感受到他們之間_____________的友誼。
3)本以為生病是件______的事,于是“我”__________,結果卻是_____________。
二、閱讀芳草地:35%
(一) 我愛語文課本 15%
我不愛小巧玲瓏的玩具,不愛漂亮的衣服,我愛我的語文書。
每當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我最盼望的事就是拿到新語文書。每一回剛拿到,我就迫不及待地一頁頁看下去。
每當清晨霞光四射的時候,我就坐在窗前,放聲朗讀著課文,一遍、兩遍、三遍……毫不厭倦。啊!語文書,我該怎樣感謝你呢?你像一位親切而耐心的知識老人,從拼音“a、o、e”起,到深奧的古詩,用你那生動的語言向我們講解;你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讓我們認識了大自然的優美和神奇;你帶著我們與標點符號交朋友,讓我們熟悉了他們的用法……
歲月在流逝,你源源不斷地把知識送給了我們,是我們懂得了怎樣看書,怎樣作文。當我提起筆寫這篇文章時,不禁心潮起伏,說不完對你的感謝。
1、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并造一個句子。3%
迫不及待:
2 、根據短文內容寫一句句子,要求用上“因為……所以……”。3%
3、選擇下列各題的正確答案,把序號寫在括號里。3%
(1)短文中第一自然段連寫了兩個“不愛”,是為了( )。
① 把內容寫具體。② 說明作者的愛好。③ 強調突出對語文書的愛。
(2)短文中最后一自然段朗讀時語氣應該是( )。
①熱愛 ②感謝 ③敬佩
(3)短文中兩個省略號的作用是( )
①內容的省略 ②聲音的延長 ③說話的斷續 ④話沒說完
4 、你對自己的語文書有著怎樣的感情呢?請你用2、3句話舉一個事例把“我愛語文書”這句話寫具體。6%
(二)象和蟻的童話 20%
多年以前我讀到一篇童話,那意味深長的情節使我一直保留著深刻的印象:
有一頭大象和一只螞蟻比賽氣力,請仙人當裁判。
大象揮動長鼻拔起了一株大樹,卷著來回走了一程,顯得十分自豪。螞蟻呢,他不慌不忙咬斷一根小草,吃力地拖著走了一段路。仙人看了,出乎意料地評判道:“我認為螞蟻的氣力比象大。因為象拖動了的大樹,沒有它的身軀那么重。而螞蟻呢,拖動的小草卻已經等于它的體重的二十五倍。當然,就大樹和小草的重量來說,大樹自然要比小草重得多。但是按照一只動物的大小和它能夠拖走多重的東西比較一下來說,蟻的力氣卻要比象大好幾十倍了。”
這個童話是發人深思的。中國古代格言中的“駝負千金,蟻駝一粒。”、“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就揭示了這樣的道理。
1、根據課文內容,把詞語填寫完整。4%
保留( ) 揭示( ) 揮動( ) 拖動( )
2、按課文內容填空。8%
大象能 ,螞蟻只能 。就大樹和小草的重量來說, 。但是,從身體的大小和拖走的東西重量的比例來看,大象比螞蟻 。
3、螞蟻不僅是動物中的大力士,還有很多精神讓我們敬畏。請讀讀下面這段話,并談談你的感受。
在南美洲草原,山坡上的草叢突然起火。無數螞蟻被熊熊大火逼得節節后退,獲得包圍圈越來越小。螞蟻似乎無路可走了。然而就在這時,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螞蟻迅速聚攏過來,緊緊的抱成一個團,很快就滾成了一個黑乎乎的“蟻球”。 蟻球滾動著沖出了火海。在噼噼啪啪的響聲中,盡管蟻球表面被燒成了火球,外圍的螞蟻被燒死了,但里面的螞蟻卻得以絕處逢生。
請用二、三句話表達你的感受 3%
四、 作文30%
在同學中、鄰居中、親友中,你一定有自己形影不離的朋友。他是胖是瘦,是高是矮,是好動還是文靜,是沉默寡言還是幽默風趣,是充滿自信還是自卑不已……你們之間經歷了什么事情?
要求:①多用四字詞語;
②對事情、人物的描寫要有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③350字左右;④題目自擬。
更多熱門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