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試題分析
本次語文試卷共有十道大題,第一至七大題是有關檢測字詞句的題目,第八大題是閱讀題,第九大題是口語交際,第十題是作文。試卷題量適中,難易適度,從多方面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第一部分基礎知識題包括選擇讀音、看拼音寫漢字,組詞,選詞填空,改寫句子,默寫古詩,選句,形式多樣。第二部分閱讀題共有5道小題,包括寫題目、選漢字、理解重點句意思,發(fā)揮想象寫話、寫讀文體會,從中可檢測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第三部分口語交際題檢測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進行對話的能力,以及簡單的人物對話的能力。第四部分寫作文,從中可檢測學生選擇材料、布局謀篇、組織語言的能力。
二、做題情況
第一大題選擇讀音學生正確率較高,出錯較多的是“翁”字的讀音應是“weng”而不是“wong”。第二大題看拼音寫漢字的題出錯較多,可看出部分學生對最基礎的字詞掌握的不夠扎實,錯別字不少。第三大題組詞中,出錯較多的是“辯——辮”、“桿——稈”這兩組詞,可看出學生對字義的理解不確切,因此組詞不準確。第四大題選詞填空,學生做題正確率高,出錯不多。第五大題按要求改寫句子,學生做題正確率較高,有個別句子出錯,但不夠好的是有全部出錯的情況,可看出有的學生平時在這方面的學習情況不扎實。第六大題默寫古詩,寫詩句意思,學生做題情況較好,有出錯的學生,可看出平時學習中掌握得不牢固。默寫古詩時寫錯別字、寫詩句意思不準確。第七大題造句學生做題情況較好,正確率高。第八大題閱讀題,學生答題較好,有30%的學生存在答題語句不通順,理解不準確的情況,因此有失分。第九大題口語交際題學生存在較大問題,聯(lián)系上下文寫對話不準確,不符合當時的對話情景,獨立設計人物對話也不夠準確。第十大題中,學生選材較好,大部分學生組織語言分層分段的能力較強,失分較多的學生存在條理不清晰,語句不通順,錯別字較多的情況,寫作能力有待培養(yǎng)與提高。
總體來看,學生答題情況貧富差距較大,優(yōu)等生各方面的答題情況都較好。中等生及學困生的答題情況存在不同差異,口語交際及寫作都得多指導與訓練。
三、教學建議
1、加強學生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在平時的學習中應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應過關注學困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
2、在平時的語文課文閱讀理解過程中,應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此過程中大力提高中等生及學困生的閱讀水平。
3、教師應指導學生多讀課外書,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活躍思維,培養(yǎng)閱讀能力。
三年級語文期末試卷分析【之二】
一、成績統(tǒng)計。
本次考試全級共有***名學生參考,平均分為78.5,及格率為95.5%,優(yōu)秀率為58.6%。其中優(yōu)秀等次的有47人,分數(shù)段為86.5——100分;良等次的有63人,分數(shù)段為86——74分;中等次的有31人,分數(shù)段為73.5——60分,一般等次的有16人,分數(shù)段為59.5分以下。
縱觀此次考試,它不僅較真實地反映了我班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同時也為今后的教學指導、命題、工作方向提供了一定的依據(jù),現(xiàn)就工作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做一簡要分析。
二、卷面得分統(tǒng)計。
三、試卷分析。
(一)基礎部分(一、二題)
盡管都是一些基礎題,但大多數(shù)學生在答題過程中所暴露的一些問題和弱點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突出問題是基礎不夠扎實。
第一題:書法展示。本題全級得分率為98.3%,應該說完成得是比較好的。特別是301班的書寫,尤為工整。
第二題:積累與運用。
得分統(tǒng)計表上來看,第二部分中完成得比較理想的題目有第1、2、3小題。完成情況不夠理想的有第5、6、7、8小題。第5題,選詞填空,由于學生對近義詞理解不夠,對每個詞的用法不理解,造成錯誤較嚴重。第6題,補充課文內(nèi)容、名言及詩句,由于學生積累課外知識不夠牢固,錯誤字較多,造成失分嚴重。第7題,排列句子順序,本題失分原因在于學生沒有理解清楚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也說明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較薄弱。
(二)閱讀與感悟。
兩題的難度不大,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待提高,對文章理解的深度不夠,缺乏指導。
其中課外閱讀得分率僅為69.7%,這說明學生獨立閱讀能力還有待提高,表明在閱讀教學中,突出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習慣、方法、能力等方面有明顯的不足。
四、補救措施。
1、要重視字詞教學 ,夯實語文基礎
字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從本次檢測中,我們很明顯地看到,許多學生字、詞不過關。試卷中考查的字、詞都是本冊教材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生應該對這些詞語有較多認識和鞏固的機會,可為什么學生的得分率還不高呢?關鍵是基礎不牢,教學目標沒有真正落到實處。要提高學生的成績,首先應重視字、詞的過關。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詞語聽寫,詞語抄寫和形近字辨析組詞,用詞寫話等方面的訓練,同時還可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詞語接龍、詞語積累展示會、猜謎等)來訓練和鞏固學生對詞語的掌握,努力克服錯別字。
2、引導個性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是人類汲取知識、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語文課程中較為重要的內(nèi)容。閱讀是極具個性化的行為,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讀自悟對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為學生多留一些自主思考、靜心默想地讀書的時間。只有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在入情入境地品讀過程中,與作者將心契心,以情悟情,才能真正獲得個人的理解和體悟。此外,在師生交流的思維碰撞中,老師要允許學生對文本的多元化理解,學會傾聽,學會欣賞,保護學生的童真童趣。在交流中,老師要特別注意學生的語言表述,如用詞是否準確生動,意思是否清楚明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3、注重語言積累,引導語文實踐
積累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中,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積累的興趣,教給學生積累的方法。語文教材就充分體現(xiàn)了加強積累的思想,如:在課文中間通過提示引導學生積累,在課后練習中通過朗讀背誦、加強段落篇章的積累,通過讀讀抄抄加強詞、句、段的積累,在語文園地中、積累運用中通過讀讀背背強調(diào)詞語積累等等。需要說明的是,名言名句不要死記硬背,要引導學生去理解,并能在一定的語境中去運用。
課外的積累,教師可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的有利資源或學生自己的藏書,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指導他們做好摘抄和讀書筆記,積淀語言;組織學生進行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如社會小調(diào)查,專題演講等,多種形式交流見聞、心得,在交際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可鼓勵和推薦那些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發(fā)表自己的作品,為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悅;還可開展“手抄報”、“演講”等綜合實踐活動,從而達到拓寬學生視野,豐富知識積累的目的。
4、注重課內(nèi)小練筆,加強習作指導
要寫出好作文,就必須加強練筆,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練筆的情境。比如在語文課中,我們應重視“寫”的訓練與指導,有意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練筆的契機。往往一味地過多地注重讀與說,而忽略了寫的訓練。
要讓學生“大膽、自由地從生活中捕捉材料,隨心所欲地寫”。作文教學要多點自由、開放,少一些束縛、限制,使學生在內(nèi)容、情感上貫徹一個“真”字,在語言、形式上貫徹一個“活”字。寫實的作文一定要讓學生寫身邊的事,說心里的話,說有童真童趣的話;想象作文則要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寫出富有新意的作文。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記錄,學會把一件事說清楚,這是開始學習寫作非常重要的基礎。教學中,不僅要注意習作指導課,還要重視習作點評課,應該從低年級寫話開始,逐步培養(yǎng)學生敢于展現(xiàn)自我的意識。通過習作園地、黑板報、習作點評課……,引導學生樂于把自己的的作品和他人交流,在念給別人聽和在與別人的交流中,享受習作的樂趣,增加習作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學生自信、健康的人格。
更多熱門相關文章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