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是形容雨的細,其中形容雨細而閃爍的是像_______,形容雨細而連綿的是像_______,形容雨細而密的是像_______。(2分)
24.“斜織”一詞在文中表達的意思是( )(1分)
A.描繪出雨絲在柔和春風吹拂中傾斜著、互相交錯著飄落下來的樣子。
B.描繪風不大、柔和,只能把雨絲傾斜、交錯,不會使雨點橫飛。
25.說說文中加點的“籠”字在描寫景物中的作用。(2分)
答:
26.文中與“稀稀疏疏”相照應的詞語是“ ”。(1分)
27.在這段文字中,除雨外,作者還寫了人,有近有遠,有靜有動。請指出都寫了有關人的什么場景,寫這些場景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四)利息
某校某年級某班一差生在期中考試時,語文只得了59分。差生十分著急,怕回家屁股又要受罪。
怎么辦呢?差生急中生智,想了一個辦法。他找到語文老師:“老師,請給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
老師思忖了大約有一分鐘,說:“我可以把你的成績改為60分!辈钌宦,高興極了,但老師接著說:“不過,你可要想好,加的1分是老師借給你的。東西不能白借,要還利息的,借1分還10分,期終考試,我會從你的考分中扣下10分,你愿意嗎?”差生遲疑了一下,終于答應了。
期終考試,差生語文得81分,老師扣下10分,凈剩71分。
想想看,即使世界上所有的高利貸者,又有哪一個能和、敢和我們的這位老師比膽略、比效益呢?
28.寫出“思忖”這個詞的一個近義詞。答: 。
29.本文寫了兩個人物: 和 ,還暗寫了另一個人物,從文中“ ”這個句子可以看出。
30.寫出差生思想感情變化的脈絡(用文中的詞語來回答)。
答: → →
31.發(fā)揮聯(lián)想,把老師“思忖”時和差生“遲疑”時的心理活動加以描繪。
答:老師想:
差生想:
32.文章作者對老師的做法持怎樣的態(tài)度,你是怎樣知道的?
答:
33.讀了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心里話想對你的老師說嗎?請把你想說的寫下來。
答: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1.D 2.C 3.D 4.D 5.C 6.C 7、B
8.⑴曲徑通幽處 ⑵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⑶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⑷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⑸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二、閱讀題
(一)9.①春天 ②揚子江邊的渡口
10.通過“揚花”“風笛”“離亭”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與友人依依惜別之情。
(二)11.D 12.B 13.你中午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14.勤奮出成果,天才出自勤奮。(注重學習方法等方面答題,言之成理即可)
(三)20.《春》;朱自清;寫景抒情;盼春、贊春21.B 22.D 23.花針;細絲;牛毛 24.A 25.“籠”字表明透過雨霧還可以隱約看見人家的屋頂,寫出了春雨濛濛的景象。26.“一點點”27.寫了燈光,撐著傘慢慢走的人;工作的農民,房屋。作用是烘托春天雨夜的安寧和平和生氣。
(四)28.思考(考慮)29.老師 學生 怕回家屁股又要受罪 30.著急—高興—遲疑
31想象合情合理即可給滿分 32.持肯定態(tài)度,從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是以贊美的筆調寫的 3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