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與友人別
鄭 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9.你能看出詩人與友人離別的時間和地點嗎?(2分)
答:⑴時間: ⑵地點:
10.這首詩通過那些景物,抒發了怎樣的感情?(2分)
答:
(二)比較閱讀(7分)
(甲)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
溥(張溥,明朝文學家)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通“抄”),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jūn,皮膚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日沃(澆)湯數次,后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11.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陳太丘與友期行(約定) 幼嗜學(喜歡,愛好)
B.門外戲(玩耍,嬉戲) 即焚之(燒)
C.相委而去(舍棄,丟下) 右手握管處(筆桿)
D.元方入門,不顧(回頭看) 后名讀書之齋曰:“七錄”(名稱)
12.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下車引之
A B
死而后已 人皆賀之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如是者六七始已
C D
與朋友交而不信 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13.翻譯下列句子。(2分)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讀完(乙)文后,你有什么啟發?(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20.文段出自課文《 》,作者是_______。本文是一篇優美的_______散文,全文可分為__________、繪春、_________三部分。(2分)
21.本段描寫的是春雨圖,景物描寫的順序是( )(1分)
A.由遠及近 B.由近及遠 C.由下至上 D.由上至下
22.這段文字描寫所形成的意境是( )(1分)
A.悲靜昏暗 B.安靜肅穆 C.凄涼暗淡 D.恬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