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文第二單元知識過關檢測試卷
學校考查的出發點是測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這一出發點可以繁衍出成千上萬套試卷習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文第二單元知識過關檢測試卷,希望能幫助你們。
一、基礎知識積累(21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對的一項是( )(3分)
A、匿笑(nì) 分歧(zhī) 霎時(shà) 絮叨(suì)
B、煩悶(mèn) 菡萏(dàn) 慈憐(lín) 侍弄(sì)
C、淡雅(yǎ) 憔悴(cuì) 一宿(xiǔ) 姊妹(zǐ)
D、沐浴(mú) 拆散(chāi) 桑樹(shāng) 蔭蔽(yīn)
2、下列詞語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遮蔽 爛漫 墻璧 暴怒無常
B、蓮蓬 花瓣 高潔 喜出忘外
C、禱告 決別 徘徊 翻來復去
D、花瑞 癱瘓 攲斜 各得其所
3、下列句子中運用了抒情這種表達方式的一項是( )(3分)
A、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
B、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C、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淡雅,白色的高潔,紫紅色的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D、當田野染上一層金黃,各種各樣的果實搖著鈴鐺的時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婦人,顯得端莊而又沉靜了。
4、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是多義詞的一項是( )(3分)A、可我卻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B、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C、牛背山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D、沒有葉的枝干,淋著雨的草垛,對著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凈利落的木刻。
5、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3分)
A、9月10日,大約一百名左右的教師參加了慶祝第32個教師節活動。
B、通過開展禁毒宣傳活動,使我們進一步認識了毒 品的危害性。
C、他的語文成績不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們班也名列前茅。
D、為了規范義務教育階段招生行為,銅仁市教育局嚴禁公辦學校招收擇校生。
6、下列句子標點符號使用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啊,總是美麗而使人愛戀的雨啊!
B、“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的什么勁兒!”
C、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很輕。
D、當你吃過中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時,我便要投我小小的影子在你的書頁上。
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秋天的懷念》選自《史鐵生散文選》。那個秋天,母親病故了,“我”終于懂得了母親未說完的遺言,領悟出“好好兒活”這句話的意義和分量。
B、《散步》的作者是莫懷戚,本文是一篇散文,寫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對中華傳統美德中敬老愛幼觀念的形象詮釋。
C、《金色花》主要寫了“我”四次變成金色花與母親嬉戲的情形,讓讀者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
D、《陳太丘與友期行》說明一個道理:為人處世一定要誠信有禮,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第Ⅱ卷
8、文言文閱讀理解。(12分)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9、解釋加點詞語。(6分)
期日中( ) 太丘舍去( ) 去后乃至( )
相委而去( ) 撒鹽空中差可擬( ) 未若柳絮因風起( )
1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1、古詩文閱讀。(5分)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這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天凈沙”是,“秋思”是散曲的。(2分)
(2)對這首曲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這首曲的題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樹”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給人以蕭條、寂寞、悲涼的感覺。
C、“小橋”一句讀來令人親切,可仔細想去,卻更增添了“斷腸人”的'愁緒。
D、“斷腸人”句中的“斷腸人”是一位“離人”, “天涯” 即“極遠的地方”。
二,閱讀理解(22分)
(一)秋天的懷念(12分)
史鐵生
雙腿癱瘓以后,我的脾氣變得暴躁無常,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錄音機里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母親這時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么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癱瘓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么意思!”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后來妹妹告訴我,母親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睡不了覺。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刷刷拉拉”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時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丘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后,就再也沒回來。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竟是永遠永遠的訣別。 鄰居的小伙子背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未成年的女兒……”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12、當“我”暴怒無常的時候,母親是怎樣做的呢?分析一下這樣做的原因。(3分)
13、自選一個角度分析“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這句話的妙處。(3分)
14、文中有幾處插敘的內容,請找出一處,用橫線標出來,然后說說它在文中的具體作用。(3分)
15、將第三段中加橫線的“央求”換成“期待”好嗎?為什么?(3分)
(二)閱讀莫懷戚《散步》選段,完成14—17題。(10分)
①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②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③后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④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
⑤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
16.選文第①段從記敘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和________。(2分)
17.下邊的文字是從選文中抽出來的,聯系選文內容,放在哪兒最合適呢?(2分)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答:應放在第段和第段之間。
18.對選文第③段中“強壯”“高大”該怎樣理解?請結合文意說一說。(4分)
19.下面兩句話,表現了人物什么樣的道德品質?(2分)
我說:“走大路。”
(母親)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三、寫作。(40分)
20、 以《那一次,我真》為題,先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后寫一篇以記事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1、這是半命題作文,可以補充一個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動的詞語,如“快樂”“開心”“感動”“后悔”“失落”等。題目中的“真”,表明這件事帶給你的情感沖擊是很強烈的,讓你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銘心。
2、要注意有重點地展開敘述,突出事件中觸動你情感的部分。
【七年級文第二單元知識過關檢測試卷】相關文章:
高一必修一語文第四單元過關檢測試卷03-19
語文第二單元試卷分析05-16
七年級語文下冊的第二單元試卷03-31
七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試卷04-01
高二語文必修5第1單元過關檢測卷03-15
2017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檢測題03-31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檢測題03-30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檢測試卷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