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七年級語文閱讀專項練習試卷

時間:2017-07-24 12:28:52 七年級 我要投稿

七年級語文閱讀專項練習試卷

  【七年級語文閱讀專項練習試卷】

  (一)美麗的歧視

  高考落榜,對于一個正值青春花季的年輕人,無疑是一個打擊。8年前,我的同學大偉就正處于這種境地。而我則考上了京城的一所大學。

  等我進入大學三年級時,有一日大偉忽然在校園里尋到了我,原來,他也是北京某名牌大學的一員了。

  “祝賀你———”我說。

  “是該祝賀。你知道嗎?兩年前我一直認為自己完了,沒什么出息了,可父母對我抱有很大希望,我被迫去復讀———你知道‘被迫’是一種什么滋味嗎?在復讀班,我的成績是倒數第五……”

  “可你現在……”我迷惑了。“你接著聽我說。有一次那個教英語的張老師讓我在課堂上背單詞。那會兒我正讀一本武俠小說。張老師很生氣地說:‘大偉,你真是沒出息,你不僅糟蹋爹娘的錢,還耗費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學,全世界就沒有文盲了。’我當時仿佛要炸開了,我噌地跳離座位,跨到講臺上指著老師說:‘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必定要上大學。’說著我把那本武俠小說撕得粉碎。你知道,第一次高考我分數差了100多分,可第二年我差了17分,今年高考,我竟超了80多分……,我真想找到老師,告訴他:我不是孬種……”

  3年后,我回到我高中的母校,班主任告訴我,教英語的張老師得了骨癌。我去看他,他興致很高,期間,我忍不住提起了大偉的事……

  張老師突然老淚橫流。過了一會兒,他讓老伴取來了一幀舊照片,照片上,一位學生正在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下微笑。

  張老師說:“18年前,他是我教的那個班里最聰明也最不用功的學生。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講:‘像你這樣的學生,如果考上大學,我頭朝地向下轉三圈……’”

  “后來呢?”我問。

  “后來同大偉一樣,”張老師言語哽咽著說,“對有的學生,一般的鼓勵是沒有用的。關鍵是要用鋒利的刀子去做他們心靈的手術———你相信嗎?很多時候,別人的歧視能使我們激發出心底最堅強的力量。”

  兩個月后,張老師離開了人世。

  又過了4年,我出差至京,意外地在大街上遇到大偉,讀博士的他正攜了女友悠閑地購物。我給大偉講了張老師的那席話……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偉突然淚流滿面。

  在那以后的時光里,我一直回味著大偉所遭遇的滿含愛意卻又非常殘酷的歧視。我感到,那“歧視”蘊含著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對大偉和那位埃菲爾鐵塔留影的學生而言,在他們的人生征途中,張老師的“歧視”肯定是最寶貴最美麗的。

  1、 大偉參加了幾次高考?每一次高考的結果分別是怎樣的?為什么會這樣?

  2、 張老師為什么會老淚縱橫?大偉為什么“突然淚流滿面”?

  3、 對于“最聰明又不用功”的學生,張老師采用的是什么教育方法?這種方法對學生的心理能產生什么作用?

  4、 能“因材施教”的老師就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對后進生,能對他實施“美麗的歧視”嗎?為什么?

  5、 本文運用什么記敘方法?“我”這個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 從文中找出點明文章中心的句子,然后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老師采用什么樣的教育方法,最適合你的個性特點?

  (二)外祖父的白胡須

  琦君

  我沒有看見過我家的財神爺①,但是我總是把外祖父與財神爺聯想在一起。因為外祖父有三綹雪白雪白的長胡須,連眉毛都是雪白的。手里老捏著旱煙筒,腳上無論夏天與冬天,總是拖一雙草拖鞋,冬天多套一雙白布襪。小幫工阿喜說財神爺就是這個樣兒,他聽一個小偷親口講給他聽的。

  那個小偷有一夜來我家偷東西,在谷倉里挑了一擔谷子,剛挑到后門口,卻看見一個白胡子老公公站在門邊,拿手一指,他那擔谷子就重得再也挑不動了。他嚇得把扁擔丟下,拔腿想跑,老公公卻開口了:“站住不要跑。告訴你,我是這家的財神爺,你想偷東西是偷不走的。你沒有錢,我給你兩塊洋錢,你以后不要再做賊了。”他就摸出兩塊亮晃晃的銀元給他,叫他快走,小偷從此不敢到我家偷東西了。所以地方上人人都知道我家的財神爺最靈、最管事。外祖父卻摸著胡子笑瞇瞇地說:“哪一家都有個財神爺,就看這一家做事待人怎么樣。”

  外祖父是讀書人,進過學,卻什么都沒考取過。后來就在祠堂里教私塾,在地方上給人義務治病。

  冬天,他最喜歡叫我端兩張竹椅,并排兒坐在后門矮墻邊曬太陽。夏天就坐在那兒乘涼,聽他講那講不完的故事。媽媽怕他累,叫我換張靠背藤椅給他,他都不要。那時他七十多歲,腰桿挺得直直的,沒有一點佝僂的老態。

  坐在后門口的一件有趣的工作,就是編小竹籠。外祖父用小刀把竹蔑削成細細的,教我編一個四四方方的小籠子。籠子里面放圓卵石,編好了扔著玩。有一次,我捉了一只金龜子塞在里面,外祖父一定要我把它放走,他說蟲子也不可隨便虐待的。他指著墻角邊正在排著隊伍搬運食物地螞蟻說:“你看螞蟻多好,一個家族同心協力的把食物運回洞里,藏起來冬天吃,從來沒看見一只螞蟻只顧自己在外吃飽了才回家的。”他常常故意丟一點糕餅在墻角,坐在那守著螞蟻搬運,嘴角一直掛著微笑。媽媽說外祖父會長壽,就是因為他看世上什么都是好玩兒的。

  要飯的看見他坐在后門口,就伸手向他討錢。他就掏出枚銅錢給他。一會兒,又來了一個,他再掏一枚給他。一直到銅子掏完為止,搖搖手說:“今天沒有了,明天我換了銅子你們再來。”媽媽說善門難開,叫他不要這么施舍,招來好多要飯的難對付。他像有點不高興了,煙筒敲得咯咯地響,他說:“哪個愿意討飯?總是沒法子才走這條路。”有一次,我親眼看見一個女乞丐向外祖父討了一枚銅錢,不到兩個鐘頭,她又背了個孩子再來討。我告訴外祖父說:“她已經來過了。”他像聽也沒聽見,又給她一枚。我問他:“您為什么不看看清楚,她明明是欺騙。”他說:“孩子,天底下的事就這樣,他來騙你,你只要不被他騙就是了。一枚銅錢,在她眼里比斗笠還大,多給她一枚,她多高興?這么多討飯的,有的人確是好吃懶做,但有的真的是因為貧窮。我有多的,就給他們。也許有一天他們有好日子過了,也會想起自己從前的苦日子,受過人的接濟,他就會好好幫助別人了,那么我今天這枚銅錢的功效就很大了。”他噴里口煙,問我:“你懂不懂?”

  “懂是懂,不過我不大贊成拿錢給騙子。”我說。

  “騙人的人也可以感化的。我講個故事給你聽,我們的國父孫中山先生就是位最慷慨、最不計較金錢的人,他自己沒錢的時候,人家借給他錢,他不買吃的、穿的,卻統統買了書。他說錢一定要用在正正當當的地方。所以他宣傳革命的時候,許多人向他借錢,他都給。那時他的朋友勸他說:許多人都是來騙你錢的,你不可太相信他們。他說沒有關系,這么多人里面,總有幾個是真誠的。后來那些向他拿過錢,原只是想騙騙他的人,都受了他的感動,紛紛起來響應他了。這一件事就可證明,人人都可做好人;而誠心誠意待人,一定可以感動對方的。”他講起國父來就眉飛色舞,因為他最欽佩國父。

  他忽然輕聲輕氣的問我:“你知不知道那一次財神爺嚇走了小偷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

  “你別告訴別人,那個白胡子財神爺就是我呀!”

  “外公,您真好玩,那個小偷一定不知道。”

  “他知道,他不好意思說。故意那么告訴人的。我給他兩塊銀元,勸說他一頓,他以后就去學做手藝,沒有再做小偷了。”

  這一段有趣的故事,使我一直不會忘記。“施比受更為有福”,這是中外古今不變的真理,外祖父就是一位專門賜予快樂給人們的仁慈老人。

  記得最后那年臘月二十八,鄉下演廟戲,天下著大雪,凍得足手都僵硬了。外祖父點起燈籠,穿上釘鞋,對我和小幫工阿喜說:“走,我們看戲去。”

  “我不去,外公,太冷了。”

  “外公都不怕冷,你怕冷?走。”

  他一手牽著我,一手提著燈籠,阿喜背著長板凳。外祖父的釘鞋踩在雪地里,發出沙沙的清脆聲音。戲開鑼了,正殿里冷冷清清不到三十個人。臺上演的戲是我看厭了的“投軍別窯”②,一男一女啞著嗓子不知在唱什么。武生舊兮兮的長靠③后背,旗子只剩下兩根,沒精打采地垂下來。可是唱完一出,外祖父就拼命拍手叫好,并給臺上遞去一塊銀元。

  回家的路上我埋怨道:“什么破戲,看它干什么?”

  “你不懂,戲班子怪可憐的,臺下沒有人看,叫他們怎么演下去,所以我們得捧場。”

  “你還給他一塊大洋呢。”

  “讓他們打壺酒,買斤肉暖暖腸胃,天太冷了。”

  紅燈籠的光暈照在雪地上,好美的顏色。我再看外祖父雪白的長胡須,也被燈籠照得變成粉紅色了。

  如今外祖父早已仙逝多年。每當我抬頭望蔚藍晴空,朵朵白云后面,仿佛出現了我那雪白長須的外祖父,他在對我微笑,也對這世界微笑。(有刪改)

  ①財神爺:迷信指可以給人帶來財運的神。

  ②投軍別窯:指薛仁貴和王寶釧的故事。

  ③靠:戲曲中穿著鎧甲的武將背后插的三角形繡旗,通常有四面。簡稱“靠”。

  7、 文章第一段寫道“我總是把外祖父與財神爺聯想在一起。”為了表現外公像財神爺,作者怎樣描寫他的外特征和具體行動的?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8、 在外祖父眼里,小偷之所以偷錢、乞丐之所以行乞,跟他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受到外公禮遇后,他們的內心分別產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請舉例說明。

  9、“媽媽說外祖父會長壽,就是因為他看世上什么都是好玩兒的。”外公的童心童趣表現在哪里?請用簡潔的話列舉文中的事例。

  10、外祖父是個讀書人,對人對事總有獨到的見解,生活中處處流露出一種智慧。文中有多處充滿哲理的語言,請你寫出兩句他說過的富有哲理的語句。

  11、文章寫到看戲回家途中“紅燈籠的光暈照在雪地上,好美的顏色。我再看外祖父雪白的長胡須,也被燈籠照得變成粉紅色了。”請你體會此處描寫蘊含什么感情?

  12、文章結尾處作者寫到“每當我抬頭望蔚藍晴空,朵朵白云后面,仿佛出現了我那雪白長須的外祖父,他在對我微笑,也對這世界微笑。”請你說說這段話的含義,以及它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三)從教第一課

  [美]雷切爾·斯勞特

  (1)1986年,我在北費城貧民區的一所天主教堂學校里開始了我的執教生涯。

  (2)在當地,貧困就像是揮之不去的濃霧纏繞著人們的身心。

  (3)對我的學生們來說,痛苦、疾病、愚昧等不幸如同散布在街頭巷尾的空啤酒罐一樣隨處可見,俯拾皆是。

  (4)對于現實中的種種惡劣不堪,我的學生們已經麻木了。他們一天一天漫不經心地踢著空啤酒罐,一天一天地混著日子。生活的艱苦與不平不會在他們的心中激起任何的波瀾。

  (5)但迪龍卻不是如此。他和其他人一樣家境貧寒,常常是一周七天里都穿著同樣的衣服到學校里來。

  (6)與旁人不同的是他的憤世嫉俗。在他的觀念里,他命中注定要像他的'父親一樣在工廠的流水生產線上作牛作馬,累死累活地過一輩子。但他不甘于如此。

  (7)為此,他郁悶不平,心頭總是憋著一口氣。

  (8)我,一名新到任的滿懷激情和抱負的英文老師向他保證,讀書寫字可以為他開辟出一片“嶄新的天地”。顯而易見,迪龍對他現在身處的世界極為反感。

  (9)于是我向他推介了大量的古典文學作品。他隨手翻了一兩頁后,便很客氣地對我說它們太郁悶了,他不感興趣。我感覺很挫敗。

  (10)但是,我沒有灰心。我想他不喜歡我選擇的書籍,也許是因為它們與他的生活經歷毫無共同之處。我一門心思地想要把他熏陶成為與我相似的文學愛好者,于是又開始了另一次嘗試。我把私人藏書里的當代流行作品通通搬了出來。迪龍一邊讀,一邊揚起了眉毛。

  (11)“這些書稍好一點。”他說,“但是對我沒用。他們寫的都不是我們的事情。沒有一本能幫得上我的忙。你知道我是怎樣過活?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模樣!”

  (12)我受夠了。我憋著一口氣說:“為什么不由你來告訴我呢?如果你認為你比書中的作者經歷了更多的不公,更多的磨難,干嘛不自己寫出來?告訴世界你的遭遇,你的感受,統統地寫出來!”

  (13)那天以后,迪龍整整一個星期沒有在學校露面。待到他返校,他就像往常一樣靜靜地坐在教室里。等到下課后,他在他的課桌旁躊躇了片刻,朝我的桌子走過來。

  (14)我問他有什么事,他略有些靦腆地笑了一下,拿出一疊皺巴巴的紙放在我的桌子上。我拿起來開始讀。

  (15)意識到自己的苦心沒有白費令我很是激動,但是真真切切地讓我感到震撼的卻是文章的內容。

  (16)迪龍的散文和詩歌記述了他在短短的12年里所經歷的痛苦、掙扎、憤懣和暴戾。字里行間充斥著粗俗下流的字眼和比喻。

  (17)盡管如此,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嬰兒一樣真實,像死亡一樣凝重。

  (18)迪龍迫不及待地想要世界見識見識他的能耐,他想出版他的作品。

  (19)于是,他和我把他的作品投給多家出版社,在其中的幾家得到了出版。

  (20)10年之后,迪龍從一個懵懂少年成為了一個熱衷寫作并以此為生的人。

  (21)從我與迪龍相處的經歷里我得到了一條至今仍堅定不移的信念:“年輕人的敢作敢為足以移山填海,改變命運,改變世界。”

  (22)只是我無法確定世界是否已經準備好了。(選自《小小說月刊》2004年8月)

  13、文章(2)(3)段運用了什么手法?分別表達了什么意思?

  14、“我”之所以要激發迪龍的斗志,是因為他有什么特別之處?

  15、為了要把迪龍熏陶成一個文學愛好者,“我”都做了哪些嘗試?閱讀第9——12段依次簡要概括。

  16、聯系上下文,說說文中畫線句兩個“憋”字分別表現了兩個人物怎樣的心理狀態。

  17、閱讀第17段,結合全文理解“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嬰兒一樣真實,像死亡一樣凝重”這句話的含義。

  18、有人評價這是一篇師生之間彼此喚醒心靈的小說,請結合作品談談理由。


【七年級語文閱讀專項練習試卷】相關文章:

1.高二語文閱讀專項練習試卷

2.高三語文閱讀專項練習試卷

3.高一語文閱讀專項練習試卷

4.九年級語文閱讀專項練習試卷

5.八年級語文閱讀專項練習試卷

6.閱讀專項練習

7.初中八年級語文閱讀專項練習試卷

8.高一語文閱讀專項訓練試卷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美洲熟女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91 | 一本色道久久99一综合 | 午夜福利视频入口 | 亚洲人成人一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第78页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