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由三個對比組成。先是以北平的冬天跟濟南的冬天相對比。北平老是刮風,而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這一組比較中,有一個句式要注意:“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這個句子跟“對于像我這樣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意思大體相同,但仍有重要的差別。文中原句強調了“像我”這個短語,作為插入語出現在句子中,就著重指出了這個感受是“我”獨特的感受。
第二組,是以倫敦的多霧跟濟南的響晴作對比,句式跟第一組對比相仿,加重了“像我”這個短語的力度,以強調這是自己的獨特感受。
第三組,是用熱帶的毒日、響晴的天氣跟濟南的溫晴作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在第三組對比之中,之所以要指出“在北中國的冬天”,是因為“北中國的冬天”隱含了“照例應該是北風呼嘯,日光慘淡”的意思,這就跟上文的“奇跡”與下文的“寶地”相照應。
第2段,“曬著陽光,緩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個擬人句既扣住了“溫晴”的特色,又寫出了濟南的冬天確是“理想的境界”。“搖籃”的比喻,緊扣“溫晴”二字。寫濟南人的表情是“含笑的”,感覺是“有了著落,有了依靠”,幻想是“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嗎?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小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嗎?”濟南人的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也并不著急”,這一切也正是作者自己的感受。
從濟南人的角度來寫,使人感到真實、親切,聯系“搖籃”的比喻更使人感受到溫和與舒適。
第3~4段,寫冬天的山景。第3段,主要寫近看薄雪覆蓋下的山;第4段,再寫遠眺城外的山的全景。兩段各有側重,構成了詳略有致、疏密相間的冬天山景圖。
第3段,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間順序,緊扣一個“妙”字,處處暗含一個“小”字,把各個細部的色、態、光一一展現出來,有層次,有個性,突出了秀美景色和嬌美情態。
寫山上,“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中的“頂”字,準確表現了“一髻兒白花”的位置和形狀,并暗指這是“小雪”,大雪決非“頂”字所能形容。這“頂”字以及“白花”“日本看護婦”的比喻都扣住了一個“妙”字,給人以秀美的感覺。寫山尖用了一個“鑲”字,形象地寫出了一圈兒小山的山尖全白了,背襯著藍天,就像一道銀邊鑲在藍天上,這是奇妙的景觀。這里也暗指是小雪,如果是大雪,也決非僅山尖是白的。寫山坡,也不忘這是小雪。“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真是神奇之極。“山們”運用了極含感情的擬人手法,“帶水紋的花衣”照應了“有的地方雪厚點兒,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分明是小雪。“穿”字準確表現了雪、草覆蓋山坡的狀態。寫山腰,“害了羞”三字用擬人手法描繪了夕陽斜照薄雪嬌美的情態,還是扣住了“小雪”與“奇妙”來寫。進一步點出了“妙”字。
第4段,則是用粗線條勾勒遠山的全景,是水墨寫意。這一段連用兩個“臥”字,十分形象傳神地表現了安適平靜的氣氛,與前文“暖和安適地睡著”相照應,跟“搖籃”的比喻與“理想的境界”的氛圍也很和諧,舒適、秀美。
第5段,寫濟南冬天的水色。
寫山景處處扣住了“小雪”和“奇妙”,以表現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寫水色也著力寫出“溫晴”這個特點。“不但不結冰”“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都是寫“溫”。連用幾個“綠”字,不但寫出“溫”,而且“天兒越晴,水藻越綠”點出了“晴”。“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這句話也暗含有“溫晴”這個前提。至于整個天空“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個比喻,更把“晴”字寫得使人如臨其境,產生喜與愛的感情。
第6段作者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一句話作結。抒發了在冬天這個季節中對濟南特有的感受,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贊美之情。
精彩搶先看New Top
1
2016新人教版初一語文上冊第三次月考試2
2016人教版初一(上)語文第三次月考試3
2016初一語文第三次月考試題4
2016七年級語文綜合閱讀訓練題5
2016人教版七年級語文閱讀訓練專項練習6
7
2016新人教版初一上冊語文第二次月考題8
2016-2017七年級語文10月月考試卷(人教
最熱文章榜Hot Top
1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丑小鴨》同2
蘇教版七年級(下)語文期中試卷及答案3
七年級語文下冊基礎訓練題及答案4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試卷及答5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問題探究練習題6
《最后一課》問題探究練習題7
2014-2015年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卷(附8
初一語文《天凈沙秋思》同步練習題及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