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初一上冊語文期中考試卷及答案】
一、積累與運用(共30分)
1. 閱讀下面一段話,按要求答題。(4分)
金秋十月,我校舉行了2012年秋季田徑運動會,這是我校集團辦學以來在中心校區舉辦的首屆全校規模的大型運動盛會。一年一度的“體育周”,讓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給學生的校園生活涂上xuàn麗色彩,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大有裨益!這將永遠juān刻在學生的心頭。
(1)給加點字注音。(2分) 盛會 ______ 裨益 _______
(2)根據拼音寫漢字。(2分) xuàn麗 _____ juān刻______
2.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有錯誤的一項是(2分)
A.只要我們善于從生活中找“米”,就會有寫作之源。
B. 從前在家鄉,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C.“你是我的榜樣!庇袀人說:“我要是煉成你這樣就好了。”
D.親近文學,是一個人增長知識、提高修養、豐富情感的極為重要的途徑。
3.下列加點的成語使用有錯誤的一項是(2分)
A.小米、玉米糝兒、紅豆、紅薯、紅棗、紅豆熬成的八寶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賞心悅目,舍不得吃。。
B.班長提議星期天去敬老院參加義務勞動,大家隨波逐流,表示贊同。
C.小李沉溺于網絡游戲,已經到了十分危險的地步,他卻不以為然,我行我素。
D.文學作品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4.根據提示補寫名句或填寫課文原句。(10分)
(1)淡黑的起伏的連山, ____________ ,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
(2)物華天寶, ____________。 (3)但愿人長久, 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 ,銅雀春深鎖二喬。 (5)____________ ,各領風騷數百年。
(6)走進唐詩宋詞,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人們的月亮情結:《十五夜望月》中“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的詩句,既擴大了望月者的范圍,又寫出了天下離人的綿綿情思;《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詞句,讓我們感受到了蘇軾對弟弟蘇轍的美好祝愿之意。
(7)《次北固山下》中描寫時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時光流逝,蘊涵自然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閱讀。(6分)
(1) _____ 國(國籍)著名作家 _______(人名)創作的《湯姆索亞歷險記》自問世以來,就以無窮的魅力吸引著全世界的青少年朋友。
(2) “洞中歷險”是《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的精彩篇章。請借助閱讀經歷,完成下面兩小題。(4分)
、 與湯姆一起經歷這次曲折、緊張的歷險過程的另一個人物是誰?其中最能體現湯姆沉著、智慧的情節是什么?
、凇岸粗袣v險“中,湯姆見到印第安人喬的身子,他嚇得”撒腿就跑“。請說出湯姆害怕見到印第安人喬的具體原因。
6.專題與語文實踐活動。(6分)
(1) 根據閱讀積累,補寫以下讀書摘記卡。(4分)
主題 ___________ 時間 2015.11.12 編號 007
摘錄:小小的花,也想抬起頭來,感謝春光的愛——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終于沉默。母親呵!你是那春光么?——冰心《繁星春水》
讀后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聯系語境仿照畫線句子再寫兩個句子,將某一名著的內容從側面表達出來。
長大后我不再滿足于童話帶給我的歡樂,于是瞄上了“大部頭”。我時而在鳥語花香的花果山上嬉戲,時而在曲徑通幽的大觀園中流連,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文學,成了我的良師益友。(4分)
二、閱讀理解(共57分)
(一)閱讀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一詩,完成第7題。(6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7.(1)這首詩表現了詩人__________情感。(1分)
(2)發揮想象,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一聯所展現的畫面:(2分) __________
(3)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中的 “生”和“入”用得很妙,請說說妙在何處。(3分)
(二)閱讀下面文言故事,完成8-12題。(共13分)
曾子殺彘
曾子【1】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2】還,顧反為女殺彘(zhì)【3】!逼捱m市來【4】,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5】與嬰兒戲耳【6】。”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之也。嬰兒非有知也,待【7】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8】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9】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10】!彼炫脲橐! (選自《韓非子》)
注釋:【1】曾子(前505~前432),曾參,春秋末年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輿,被尊稱為曾子!2】女:同“汝”,你!3】彘(zhì):豬!4】適:往。適市來:去集市上回來!5】特:不過,只是。【6】戲耳:開玩笑罷了!7】待:依賴。【8】子:你,對對方的尊稱!9】而:則,就!10】非所以成教也:這樣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8、翻譯句子。(2分)
(1)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2)女還,顧反為女殺彘。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9、“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币痪浔憩F了作者幼小的心靈中怎樣的思想感情?
(2分)
10、與“曾子之妻之市”一句中加點的“之”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加點字是( )(2分)
A: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 B:而置之其坐
C:至之市,而忘操之 D:何不試之以足
11、你從這個故事中發現了曾子什么樣的品質?(3分)
12、請你再舉一例古代教育孩子成功的事例,要簡單敘述清楚事件,40字以內。(4分)
(三)閱讀文章,完成13- 16題。(共11分)
話說重陽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一年一度秋風勁”的重陽節。關于重陽節的名稱,據魏文帝曹丕說,我國古代以“六”為陰數,“九”為陽數,九月初九日正好是兩個陽數相重,故稱之為“重陽”,也叫做“重九”。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zhūyú),以求長壽。重陽節民間還有登高的風俗,所以又叫“登高節”,相傳始于東漢。
重陽節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這個節日和歷史上許多有名的文學家有關。唐朝詩人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看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為膾炙人口的重陽詩。其他詩人,凡寫重陽,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這兩件事。
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本草綱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重陽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蟲防蛀。因為過了重陽節,就是十月小陽春,天氣有一段時間回暖;而在重陽以前的一段時間內,秋雨潮濕,秋熱也尚未退盡,衣物容易霉變,這時必須防蟲。茱萸有小毒,有除蟲作用。
至于登高,重陽節期間秋高氣爽,適宜于登高望遠,這大概也是后來重陽登高發展為以游覽活動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間恐怕還有生產上的原因。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比較空閑,這時山野里的野果、藥材之類,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采集。農民管這種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風俗最初可能就是從這上面來的。
重陽節登高,本來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帶,沒有山,怎么登呢?這個問題大概古人是早已考慮到的,因此在重陽登高的習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寶塔、城樓,通常都很高,是個理想的登高場所。沒有塔和城樓的地方,總有亭臺樓閣,也可以湊合。反正找一個比較高點的地方,大家去登臨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為“登高”除了避禍消災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這就是舊時人們非常重視重陽節登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登高”受人重視,特別是受老年人重視的另一個原因,是“高”有高壽的意思,因此人們認為“登高”可以長壽。今天我們在重陽節開展敬老活動,把重陽節稱為“老人節”或“敬老節”,多少也有這個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還注入了許多敬老尊老的實質內涵,反映了一種新的社會道德和新的社會風尚,從而使古老的重陽節獲得了新的生命。
13、用簡要的語言說出“重陽”得名的由來,并列舉出它的幾種不同的名稱。(3分)
14、風俗習慣的形成,往往與人們日常的生活生產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重陽節也不例外,根據上文內容,試作簡要分析。你還能另外舉出一個類似例子嗎?(3分)
15、重陽登高,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據上文內容,試從“文化”角度加以簡要分析。(3分)
16、你贊不贊成把重陽日定為“老人節”或“敬老節”?兩個名稱中你更傾向用哪一個?(都要簡要說明理由)。(2分)
三、作文(60分) 17、親愛的同學們,我們邁進揚州市國際學校已兩個月了。在這片沃土上,我們眺望燦爛的霞光,我們聆聽悅耳的書聲,我們徜徉斑斕的文學風景;我們與賈里交朋友,向田曉菲學習……初一的生活是那么新鮮、那么豐富、那么美麗!
以“初一,你真美麗”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說真話,抒真情,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挖掘值得寫的人和事,寫出真情實感。 ②不少于500字。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