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記得在我兩三歲的時候,我天天跟著媽媽到學校里玩耍,那時媽媽在學校里給幼兒班代課。課間一群比我大點的孩子們總是圍著我說啊、笑啊、瞇瞇眼做做鬼臉什么的,也有不停地給我手中或嘴里塞干糧的。他們一聽到鈴聲嘴里 “ 哦———” 著飛也似的進了教室。于是我便一人悠閑自在地在校園里溜達:一步一步地踱到東邊看看美麗的花兒;爬到西邊的球臺上翻著曬曬太陽;聽到南邊教室里悠揚的歌聲,于是又跑到窗戶下踮著腳使勁兒地仰起頭向里看;仰倦了頭嘴里嘟嘟地哼著,若無其事的來到北面那兩塊瓷磚鑲嵌的大地圖下,看著那些花花綠綠的條條塊塊,也不知道是些什么。
如今,我已是那時年齡的四倍了,仍在這熟悉溫暖的校園里,那時一切不懂的,今天都明白了。那時的快樂依在,那時的天真依在。不過現在我所看到的、聽到的、感悟的比那時多得多了。
清晨的校園,陽光鉆透東邊茂密的柳林,斑駁的光點印在綠綠的草坪上。無數只鳥兒橫著或倒掛在柔柔的柳條上湊響清脆的晨曲。在通向教師辦公大樓的水泥道上,陸陸續續晃過一群高大的身影———我們的老師,他們又上班去了。
當校園正中升起鮮艷的五星紅旗時,悅耳的歌聲和朗朗的讀書聲早已把校園裝點得生機勃勃。我再不需要像過去那樣踮腳仰頭地去向往了。我盡心地在這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聆聽著老師的教誨,享受著群體的溫暖與關愛。
課間,我們三三倆倆去拉著或牽著幼兒班的那些小娃娃,說啊、笑啊、瞇瞇眼做做鬼臉什么的,也有不停地給他們手中或嘴里塞泡泡糖的。有一天,我把三四個小娃娃牽到北面那兩塊瓷磚鑲嵌的大地圖下,學著老師的樣子搖頭晃腦、指著地圖比比劃劃地講:“這是中國,這是長江、那是黃河……,我們的學校在這里,要記住,別忘記。看我的手好大,把一個省都罩住了。” 小娃娃們嘰嘰喳喳地笑個不停,我也笑得前俯后仰。
上課鈴響了,我們“哦———”著飛也似的進了教室。那天我們進了教室,唱完了一首長長的歌,沒見老師來,于是我站起來對大家說:“大家先讀讀書吧,我去辦公室看看”。話音剛落,只見李老師一瘸一拐地走進教室。同學們注視著他的腳。原來他腳上纏著一圈大大的藥紗布。我們明白他的腳受傷了。他開始給我們講課,和往常一樣站著,不時還轉去轉來。一會兒,我從他變化了的語調中感到:他的腳疼痛難忍了。我忍不住環視一下四周,發現所有同學的眼里都水晶晶的,此刻我心頭一熱,眼淚奪眶而出。這天我在日記中寫道:“在我們快樂的時候,我們的老師也許正痛苦著;在我們獲取的時候,我們的老師正在奉獻著;在我們成長的時候,我們的老師正在消亡著。”
太陽依舊從東邊升起,燦爛的陽光總是灑滿校園。當我的年齡到了是現在的若干倍的時候,我會依然記起今天的快樂與感觸。
1.作者的感觸是什么?
2.用“ ”在文中劃出一個擬人句。
3.用“~~~”標出文中照應的句子。
4.在文中找出兩對反義詞寫在下面。
( )——( ) ( )——( )
5.“ 哦——”中的“———”號起 作用。
“一群高大的身影———我們的老師,” 中的“———”號起 作用。
6.把你對“陸陸續續晃過一群高大的身影”的理解寫在下面。
7.第 自然段是承上啟下的文字。
8.文章先寫回憶,再具體寫 的校園、 的校園、
的事例及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