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測試題
想不想知道自己對第七單元的知識點有多熟悉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初三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測試題,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基礎綜合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錯誤的一項是()
A.駢死(pián)所惡(wù)槽櫪(lì)冠者(guān)
B.寢衽(qǐn)庖丁(páo)杖毆(ōu)相馬(xiàng)
C.訂鬼(dìng)食馬者(sì)粟(sù)韶樂(sháo)
D.自省(xǐng)蹴爾(cù)不屑(xiè)舞雩(yú)
2.選出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
A、士不可以不弘毅(抱負遠大,意志堅強)
B、萬鐘于我何加焉(增加,指帶來好處)
C、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顯露)
D、不以千里稱也(稱號)
3.朗讀下面句子,句中語意停頓最恰當?shù)囊豁検?)。
A、舍魚而取/熊掌者也B、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C、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吾日三省/吾身
4.下列選項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莫春者,春服既成。
B.伯樂學相馬,顧玩所見,無非馬者。
C.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則夢見夫人據(jù)案其身。
二、基礎拓展
5.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A.策之不以其道。B.猶伯樂之見馬,庖丁之見牛也。
C.則謂鬼持箠、杖毆擊之。D.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6.根據(jù)語境,在劃線處填上與“馬”有關的成語。
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建功立業(yè)的戰(zhàn)具,至今還流傳著許多與之有關的成語。如:比喻富有經(jīng)驗,熟悉情況,稱為;喻光陰迅速,謂;說年老雄心在,稱為;祝事業(yè)有成,則言。
7.按要求填空。
(1)《論語》十則中,孔子認為有一句話可以拿來作為終生遵守的準則,它是。
(2)《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中作者借用流水比喻軍民抗敵收復失地之心的詩句是,。
(3)滿地落花,讓看花人看到了暮春時“”的景象。
(4)終于等到了放假的日子,車站里擠滿了回鄉(xiāng)的游子,一如杜甫筆下的詩句“,”。
(5)《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頷聯(lián)是,
,表現(xiàn)詩人迫不及待、歸心似箭心境的句子是。
(6)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的流連忘返;幸福是陶淵明“,。”的悠閑自得;幸福是蘇軾“,”的美好愿望。
8.根據(jù)所提供的語境,在下面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恼Z句,使前后句式一致,語意連貫。
不要慨嘆時光飛逝,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跡連接起來,也是一條長路;,若把人一生的情感窖藏起來,也是一壺香醇的酒。開拓一條怎樣的路,,釀造一壺怎樣的.酒,這是一個人必須面對和思考的人生課題。
三、基礎閱讀
(一)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乙)曾子(名參)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給一座城)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
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孔子聞之,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jié)也。”(選自《說苑》)
9、甲文的作者是時期的家、家、家。他主張統(tǒng)治者應該施行仁政,提出了“”的主張,他被認為是孔子學說的繼承者,世稱“”。
10、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
②縱子有賜,不我驕也賜驕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
12、〔甲〕文中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是;
〔乙〕文中贊揚了曾子不受別人施舍的高貴品質(zhì)。
13、“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請搜尋古今這樣的“賢者”的言或行去印證孟子的觀點。
(二)工之僑獻琴
劉基
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
14、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①弦而鼓之()②作斷紋焉()
③易之以百金()④莫不然矣()
15、下面句中的“之”指代什么。
①弦而鼓之()②還之()
③易之以百金()④工之僑聞之()
16、翻譯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
譯文:
17、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寓意:
【初三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測試題】相關文章:
初三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05-05
初三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測試題11-10
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的測試題04-22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的測試題03-30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測試題04-03
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提升測試題10-14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測試題12-24
初三下冊語文第七單元檢測試題11-07
初三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綜合檢測試題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