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九年級語文期中測試質量分析
質量分析是對成品質量達到技術標準的要求和符合使用需要的程度所作的技術經濟分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上學期九年級語文期中測試質量分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次考試質量分析采取抽象分析的方法,抽樣試卷份數為261份,選上、中、下各兩個試場。
。ㄒ唬⿻鴮懀ü4分)
多數學生書寫規范,卷面整潔,基本功較好,但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一些學生的書寫缺乏應有的基本功。有的態度不夠端正,書寫潦草,甚至亂涂亂改。
2.錯別字現象嚴重。一是學生長期誤寫而造成的習慣性錯誤。例“矛盾”的“矛”字,總是少寫一撇。
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學生的書寫基本功差,另一方面是由于考生缺乏嚴謹的思維品質,心氣浮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教師要讓學生“能正確地書寫漢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選擇題(共12分)
本題共6個小題,從內容上看主要考查了字音、標點、成語、病句修改,語序排列,文言實詞虛詞的運用。
由于注音、文言實詞虛詞、成語錯誤較明顯,因而得分率較高,標點部分C項中的“活的儀器”應加引號,表示特殊含義,學生普遍不能發現。病句選擇中的D項較特殊,“態度”已隱含了正反兩面,前后表達一致,因而是正確的。語序部分考查的邏輯事理關系,既要考慮總分關系,分說部分還應考慮與總說中的“頭腦”、“眼光”表達順序一致。
。ㄈ┓沁x擇題(共138分)
第7題訂正錯別字中“寒暄”的暄常用但不常寫,許多同學不易發覺。
第8題默寫都是名句,平時練習過多次,正確率很高。只有極少數同學將“伊人”的“伊”寫成“依”,“燕歸來”中的“燕”誤寫為“雁”,“撓曲”的“曲”寫成“屈”,“萬戶侯”的“侯”寫成“候”,究其原因有二:不能理解意思及粗心。
第9題詩歌鑒賞題。本題第一小題具體說明“微風”如何貫穿全詩,失分最高。多數同學不能領會題干的要求,答非所問,有的答成對“微風”的賞析;部分同學雖能領會,但分析不全面。
第10題名著閱讀,內容緊扣課文中的名著節選,正確率很高。
第11題專題與綜合實踐活動。第2小題不少學生不能領會題干要求,只描述物候現象而不揭示規律;第3小題審題不清,沒有圍繞“高下”兩字舉例。也有少數同學積累不夠,自己胡編亂造詩句。
閱讀理解共43分,考查了三篇文章。第一篇文言文《入木三分》,難度中等,主要錯誤是第13題和第15題,對13題中的“秘”、“盈”兩字解釋不準確、不到位;15題中第一小題有4個詞語“使”、“恐”、“蔽”、“幼令”是主要采分點,多數學生對“使”的理解錯誤,普遍譯成“讓”,實際上應是表假設的連詞假使、倘使等。
第二篇考查的是小說閱讀。第17小題審題不清,概括安娜的形象特征,很多學生未答;對作用的表述也不全面。第18題沒有聯系原文作分析。第19題對于五個“一會兒”的作用,部分同學沒有回答修辭手法,部分同學只停留在本意上,誤解為安娜一天的活動頻繁,沒有結合語境分析出人物的復雜情感。令人高興的是第20題,本題正確率較高,學生基本能理解“暖意”和“極至”的含義。
第三篇考查的是課外散文閱讀。難度超過前一篇,失分率較高。試題的設置不但注重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更有對文中細節性語句的理解,又考查了學生對文本信息的提取、對重點詞語的理解,以及學生聯系現實、知識遷移的能力。第22題對“幽靈”的理解以及對第23題句子含義的理解,學生均沒能抓住文中“那是一種心靈的真實”,“正是這種對自然的神圣感和敬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等句子來理解。第24題實際上是考查學生對主題思想的把握,體會作者的情感和態度,必須結合課文第2段、第9至11段才能分析
全面,不少學生離開原作,“自我發揮”;第25題部分學生所舉事例與原作缺乏聯系,因而對“如何評價”的回答顯得較偏激。
。ㄋ模┳魑模ü60分)
文題“永駐心間的那縷陽光”,立足于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素材,選材范圍廣。題干中“陽光”是個比喻義,首先要還原出本義。然而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選材構思,“永駐”要能在感悟中體現出來。不少同學立意明確集中,敘事條理清楚,行文自然流暢,且有很強的描寫意識,寫出了文質兼美的文章。但存在的問題也很多,主要表現在:
1.對主題的把握偏差。不少學生將“陽光”理解為自然界的陽光;對文題中的“永駐”沒有體現出來。
2.選材不精,不夠典型,有雷同現象。不少學生選材低幼化,還有不少學生選取李白、司馬遷、王昭君、汶川大地震等,文章缺少精彩的描寫和深刻的挖掘,空喊口號。
3.新八股和套題作文的出現。不少考生濫用題記,而且語言很羅嗦。有的同學不從自己的生活中選材,背幾段關于鄉村生活的片斷(如江南、周莊、同里),堆砌幾段關于李清照、項羽、屈原等歷史人物的優美文字,貼上一段開頭,再附上一段結尾,湊成一篇矯情的文章,讀來味同嚼蠟,令人生厭。
教學建議:
。ㄒ唬┳⒅亍半p基”,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
1.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課本的“例子”作用,依托課本,做好閱讀寫作訓練、口語交際訓練,規劃好學生的綜合性學習,力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課堂教學要回歸本色,做到“和諧高效”,注重“思維對話”,發展并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
3.字要規規矩矩地寫,話要清清楚地說,課文要仔仔細細地讀,練習要踏踏實實地做,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完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教導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法知識,做到不寫病句,不說錯話。
(二)多讀巧寫善積累,訓練要有針對性。
“多讀”首先要讀課程標準推薦的名著,其次要用好《同步閱讀》、《早讀課本》等,充分發揮優質語文學習資源的作用;再次,要讀報刊雜志和經典時文,擴大視野。“巧寫”就是要結合閱讀教學提高學生寫作技巧,可寫片斷,寫開頭和結尾,可仿寫,可創寫!吧品e累”,宋代大學問家朱熹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可見,積累就是寫作的源頭。積累要有持久性,要有精品意識,要養成習慣;可摘抄,可批注,可寫感想。另外,訓練要精,要結合學生實際,要有針對性。
。ㄈ┱n內、課外結合,樹立“大語文”觀。
語文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綜合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杜絕“為考而教”的功利思想和做法,要站在課程標準的高度用好教材,開展好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ㄋ模┘訌娮魑慕虒W,提高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1.寫作教學要有計劃性和科學性,要結合學生實際,有明確的訓練目標和訓練重點。
2.要講究科學的方法,提高效率,“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必由之路。教者可發揮“名家名篇”的示范、引路作用,讓學生“先學后創”;教者可進行基本功訓練,如審題選材立意的訓練、寫作技法的訓練、書寫規范訓練等;教者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感受生活,從而抒發自己獨特的感悟。
拓展:初三年級語文期中考試作文寫作指導
審題(學會咬文嚼字)
1、先關注已給定詞語。 “SSS的感覺”,“的”字之后“感覺”是關鍵詞,是題眼,這時一種內心感受,是一種個體特有的知覺。
2、關注填補詞語,一般適宜填寫名詞或形容詞?梢允菃我艄澰~,亦或雙音節詞語。
3、填好詞后,把標題作為一個整體,文題選擇好了,在起點上你就高人一籌。
確定半命題的幾個原則:
(1)熟悉。選自己熟悉的,你才能順利地寫下來。
(2)個性。選自己最強感受的事或人。
(3)視角。發散思維,確定構思,深入挖掘。
范例:
《被愛的感覺》、《被騙的感覺》、《被寵愛的感覺》、《被刺痛的感覺》等
選材常見問題
1、選材過大(需化大為小)
2、缺少細節(需引入描寫、抒情、議論)
3、選材太俗(需立意高、遠,“新”不代表沒有人寫過,而是視角不同)
4、脫離生活(需從自身出發,觸類旁通,引入身邊事、熟悉事)
關注
1、從自己熟悉的生活入手
2、適度求新,標新立異(比如:你最先想到素材拋棄不用,啟用聯想、想象想到的已有材料作為素材。)
3、發散思維,多角度入手
(1)寬想。面對題目中的關鍵詞,首先要進行輻射性思維,多角度地聯想、想象,并將與話題有關的思想、具體材料大致羅列下來,從而找到源頭活水。
(2)精思。面對羅列的材料要根據中心進行精心選擇,多中選優,優中選深,深中選新。一篇作文只能表現一個主題,防止“意多亂文”。
(3)實寫。寫“實實在在”的東西,寫出“真情實感”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打動讀者。把自己親歷之事或耳聞目睹之事用細致的筆墨表達出來。
思路:
按主題準備材料——總有一個適合“它”
友情親情、理想目標、情趣愛好、道德品質等。
1、要學會一材多用。
2、增加細節描寫。
3、增補多個鏡頭,比如場面描寫、環境描寫、心理刻畫。
4、知覺效應。比如聲音、顏色、變化、類比等。
【上學期九年級語文期中測試質量分析】相關文章:
期中測試語文試卷的分析05-16
期中測試的語文試卷分析05-15
關于小學語文期中測試分析05-15
語文期中測試試卷分析05-15
五年級語文期中測試質量分析介紹05-15
四年級語文期中測試的質量分析11-14
小學語文期中質量分析范文05-15
關于小學語文期中質量分析05-16
小學六年級語文期中測試質量分析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