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共12分,每題3分)
1.下面加點字的注音和詞語的書寫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溘死(kè) 清流急湍(tuān) 蒼海一栗(sù) 淇水湯湯(tāng)
B.肄業(sì ) 挾持(xiá) 流觴曲水(sāng) 淺嘗則止(zé)
C.窈窕(yǎo) 溯流光(sù) 游目騁懷(chĕng) 義憤填膺(yīng)
D.公姥(ǎo) 橫槊賦詩(shuò) 脈脈含情(mò) 鮮為人知(xiān)
2.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A.他最近的狀態一直不佳,接連幾次考試都屢試不爽,心情糟透了。
B.中國羽毛球隊全體隊員不畏強敵,英勇拼搏,鎩羽而歸,奪得了湯姆斯杯,完成了賽前的既定任務。
C.馬克思自己的研究和寫作可謂是厚積薄發,他對流行于學術界的虛浮淺薄之風表示憤懣和厭惡。
D.1821年濟慈去世,1822年7月雪萊溺海身亡,兩年后拜倫死在希臘。英國浪
漫詩人的第二代就此落幕,漸漸江郎才盡。
3.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所以游目騁懷(用來…) 有穴窈然(…的樣子)
而卒莫消長也(到底,最終) 況修短隨化(壽命長)
B.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下) 縱一葦之所如(到)
列坐其次(旁邊) 何可勝道也哉!(盡)
C.夫夷以近,則游者眾(平坦) 少長咸集(都)
七月既望(農歷十五) 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雖然)
D.其孰能譏之乎?(難道,表反問語氣)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的,結構助詞)
耳得之而為聲(表承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被動)
4.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把…看作一樣,數詞作動詞)
B.順流而東也(向東,名詞作狀語)
C.侶魚蝦而友糜鹿(以…為伴,名詞的意動用法)
D.火尚足以明也(照明,形容詞作動詞)
二、古詩文閱讀(共29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共15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翻譯題共6分)
石鐘山記 蘇軾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①,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p#分頁標題#e#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②,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庇喾叫膭佑,而大聲發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③,與向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④;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①桴:鼓槌。②德興:縣名。③窾坎:擊物聲。鏜鞳:鐘鼓聲。④無射:鐘名。
5.下面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酈元以為下臨深潭 認為
B.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恰好,剛好
C.汝識之乎 知道
D.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 大概,差不多。
6.下面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侶魚蝦而友麋鹿
B.周景王之無射也 其孰能譏之乎?
C.此世所以不傳也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有碑仆道,其文漫滅
7.下面選項對于文章的解讀,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人們把鐘磬放在水中來質疑李渤的說法。
B. 到絕壁下,作者看到和聽到的景象令人恐怖。
C. 石鐘山命名的原因是因為微波沖擊石洞和風浪沖擊大石的小
孔而發出似鐘的聲音。
D. 作者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了我們,事情沒有耳聞目睹,不可以主觀臆斷,體現了作者的質疑和探究精神。
8.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6分)
(1)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4分)
(2)古之人不余欺也!(2分)
(二 )詩歌鑒賞
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共6分,每小題2分)
早梅 張渭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p#分頁標題#e#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
(1)首句中的“白玉條”一語所用的修辭手法是 ,并與下文的______字
前后呼應。
(2)從全詩看,“梅”的開放是在什么時候?簡述推斷的根據。
(3)從“白玉條”“不知”“疑”等詞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梅的開放是什么樣的心理和情感?
(三)
10.默寫(共8分,每空1分)
(1)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 靡有朝矣(《氓》
(2)誦明月之詩,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賦》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 (《赤壁賦》
(4)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__(《蘭亭集序》
(5)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
(6)____________,憂傷以終老。(《涉江采芙蓉》
(7)_____________,去日苦多。(《短歌行》
(8)曖曖遠人村,___________________(《歸園田居》
三、經典名著閱讀(共16分)
(一)文化經典閱讀(6分)
11.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共6分,每題3分)
曾子曰:“吾日①三、谖嵘恚簽槿酥\而不忠③乎?與朋友交而不信④乎?傳⑤不習乎?” (《論語•學而第一》)
【注】:①日:每天。②三省(xǐng):多次反省。省,檢查,察看。③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④信:誠實。⑤傳:老師的傳授
(1)下列各項是對上面選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3分)
A.本章所講的“自省”,是自我修養的基本方法。
B.“為人謀而不忠乎?”意思是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就不能出爾反爾,對人要真誠。
C.曾子這里所講的“信”有兩個涵義: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內容是朋友之間要誠實不欺,說真話,說話算數。
D.本章中,曾子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疇,就是替人辦事要盡心竭力,與朋友相交要真實守信,這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石。
(2)結合上面的選段,你認為下面選段體現了儒家的什么觀點?請結合選段內容簡單說明。(3分)
子夏曰:“賢賢易色①;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②;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論語•學而第一》)
[注]①賢賢易色:看重賢德而輕視表面的姿態。易:輕視。②致其身:致,獻出,盡力。這里指把生命獻給國君。
答:
(二)文學名著閱讀(10分,每小題5分)
12.下了各項中,對作品的故事情節敘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克洛德與甘果瓦商量怎樣使愛斯梅拉達免過司法機構把她絞死的命運。為了報答之前愛斯梅拉達的救命之恩,甘果瓦主動要求跟愛斯梅拉達交換身份代替她被絞死,克洛德深受感動,便又想出一個計劃,即叫“奇跡王國”的乞丐們到教堂進行突襲。這個計劃被一致通過。(《巴黎圣母院》) #p#分頁標題#e#
B.“玨,我在這兒,我在這兒!玨,我來了!開門!快放我進來!她要見我!你們放我進來!”他忘了自己地狂叫著,他用了他所能夠叫出的最大的聲音。
明知所謂的“血光之災”只是一派胡言的鬼話,懦弱的覺新卻決定和平地接受。他哭在心里,氣在心里,苦在心里,在人前卻絕不反抗。瑞玨也不說一句抱怨的話,她只用哭來表示反抗。四天后,覺新來看瑞玨,聽到她在屋里凄慘的叫聲,卻沒有人敢來為他開門。瑞玨難產,由于缺乏必要的護理和醫療條件,叫著覺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家》)
C.愚人節的第二天,當卡西莫多跪在轉盤上任人鞭笞時,他看到了弗洛德,心中大喜,以為救主來了,可是弗洛德卻慌忙逃避卡西莫多的眼光,催促坐騎快步離開。(《巴黎圣母院》)
D.高老太爺病了,陳姨太等請端公到家里捉鬼。晚上,高家關緊所有房門,端公披頭散發,穿著法衣,拿著松香,灑著粉火,在院子怪叫著跑來跑去。這一天半夜,還舉行大掃除,要捉盡每個房間的鬼,于是每個房間都受了騷擾,只有覺民關緊房門,不讓巫師進去。捉鬼鬧劇不歡而散
E.她猛然抬起頭,看見覺新立在樹下,站住了,嘴唇微微動一下,像要說話,但是她并不說什么,就轉過身默默地走了。
元宵節剛過,新舊軍閥展開激烈的混戰。從東門逃進城的張太太帶著琴和正在張家玩的梅來到高公館避難。這段文字描寫梅在花園里看見覺新而趕緊避開的情景。(《家》)
13.簡答題(任選一題,120字左右,5分)
(1)簡述覺民抗婚的故事。
(2)愛斯梅拉達帶著她心愛的小山羊離開了狂歡的節日廣場。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隨著這貌若天仙的姑娘。只見她越走越快,拐過一個街角,就在他剛看不見她時,聽見她一聲尖叫,他急忙趕上去,請簡述甘果瓦看到誰在干什么?甘果瓦怎么做?結果如何?
四、現代文閱讀(15分)
閱讀是一種孤獨
畢淑敏
閱讀的感覺難以比擬。
它有些像吃。對于頭腦來說,渴望閱讀的時刻必定虛懷若谷。假如腦袋裝得滿滿當當,不斷溢出香檳酒一樣的泡沫,不論這泡沫是泛著金黃的銅彩還是熱戀的粉紅,都不宜于閱讀,尤其是閱讀名著,頭腦需嗷嗷待哺,像荒原上覓食的狼。好的書,是人參燕窩熊掌,人生若不大快朵頤,豈不白在世上瀟灑走過一回?壞的書,是腐肉砒霜氰化物,浪費了時間貽誤了性命。名著一般多是經過了許多年代的考驗,是被大師們的智慧之磨研磨了無數遭的精品。讀的時候,像烈火烹油的滿漢全席,為大享樂。
它有些像睡。我小的時候,當我憂愁,當我病痛,當我莫名其妙煩躁的時候,媽媽總是摸著我的頭說,去睡吧,睡一覺也許就好了。睡眠中真的蘊藏著奇妙的物質,起床的時候我們比躺下時信心倍增。閱讀是一種精神的按摩,在書頁中你嗅得見悲劇的淚痕,摸得著喜劇的笑靨,可以看清智者額頭的皺紋,不敢碰撞勇士鮮血淋淋的創口……當合上書的時候,你一下子蒼老又頓時年輕。當我們讀完名著的最后一個字時,仿佛從酣然夢幻中醒來,重又生機盎然。 #p#分頁標題#e#
它有些像搏斗。閱讀的時候,我們不斷同書的作者爭辯。我們極力想尋出破綻,作者則千方百計把讀者柔軟的思緒納入他的模具。在這種智力的角斗中,我們往往敗下陣來。但思維的力度卻在爭執中強硬了翅膀。我戰勝自己的怯懦不斷地閱讀它們,勇敢地從匍匐中站起。我知道大師們在高遠的天際微笑著注視著后人,他們雖然燦爛卻已經凝固。他們是秒表上固定了的紀錄,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橫桿。今人雖然暗淡,但我們年輕。作為閱讀者,我們還處在生命的不斷蛻變之中,蛹里可能飛出美麗的天鵝。在閱讀中,我們被征服。我們在較量中蓬勃了自身,迸發出從未有過的力量。
閱讀是一種孤獨。它同看電影看錄像聽音樂會是那樣的不同,前者是一塊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后者只是孤燈下的一盞清茶,只可獨啜,傾聽一個遙遠的靈魂對你一個人的竊竊私語。他在不同的時間對不同的人說過同樣的話,但你此時只感覺他在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聽,他也不會惱,只會無聲地從書頁里滲出悲憫的嘆息。你啪地合上書,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開它,穿越歷史的灰塵與他對話
真正的閱讀注定孤獨。無論周圍有多少雙眼睛,無論分貝達到怎樣的嘈雜,那是一顆心靈對另一顆心靈單獨的撞擊,那是已經成仙的老爺爺特地為你講的故事。(選自江蘇美術出版社《高中語文閱讀欣賞》高一上卷,有刪節)
1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作者雖然說“閱讀的感覺難以比擬”,但她還是用“吃”“睡”“搏斗”等生活現象來作比喻,生動而形象地闡述了閱讀的特點和作用。
B.名著一般多是經過了許多年代的考驗,經過大師研磨后的精品,因此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像享受滿漢全席一樣吞下它。
C.閱讀是一種精神的按摩,閱讀可以讓蒼老者回復青春,讓迷惘者變得清醒,讓人生充滿活力。
D.面對大師的作品,作為讀者的我們需要拿出勇氣毫不膽怯地去閱讀,從而戰勝大師,提升自我。
E.說閱讀是孤獨的,是因為閱讀是讀者和作者之間心靈的對話和碰撞,這些注定是個人的事情,是個體的行為
15.根據文意,作者給我們提出了哪些閱讀的要求?請分條簡述。(6分)
16.文章說“在閱讀中,我們被征服!庇终f“我們在較量中蓬勃了自身,迸發出從未有過的力量。”這兩句是否矛盾?為什么? (4分)
五、語言文字應用(8分)
17.請用相關成語替換劃線句子,使文意表達更為簡潔。(3分)
黃山——我國完美的山水旅游勝地,果真是很好,不是空有虛名( )。那里,山山相連,重重疊疊( ),絕壁峽谷,花樹如炬,清泉激石……讓人留戀不止,舍不得離去( )。 #p#分頁標題#e#
18.請根據下面春聯的上聯對出下聯(2分)
上聯:爆竹聲聲辭舊歲
19.請擴展下面語段中畫線的部分。要求使用兩種修辭手法,并保持愿意。(3分)
今天我的數學測驗考了100分,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格外舒暢。你看,天邊晚霞飄,路旁小樹搖。
六、作文(70分)
20.記一次 ____________
請在橫線上補上一個詞語,寫一篇記敘文。如: 演講、球賽、秋游等。
要求:1有明確的立意;2 有真情實感;3 不少于800字。
福建省福州八縣(市)一中09-10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
總
分
語文答題卷
(友 情 提 醒 :請 不 要 在 密 封 線 內 答 題 !)
一、選擇題(12分,每題3分)
題號1234
答案
二、
(一)文言文閱讀(選擇題9分,每題3分)
題號567
答案
8.(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詩歌鑒賞(6分)
9.(1)________ ,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默寫(8分)
10.(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經典名著閱讀(16分)
(一)文化經典閱讀(6分)
11.(1)( )(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文學名著閱讀(10分)
12.(5分)( )( )
13.(5分)選擇( )小題
四、現代文閱讀(15分)
14.(5分)( )( )
15.(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語言文字應用(8分)
17.(3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8.(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分頁標題#e#
19.(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70分)
福建省福州八縣(市)一中09-10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
語文試卷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共12分,每題3分)
1 C項(A 滄海一粟 ,tāng應為sāng ; B 肄業yì,淺嘗輒止 D
公姥mŭ,鮮為人知xiǎn)
(一)文化經典閱讀(6分,每小題3分)
11 (1)B項 (“不能出爾反爾,待人要真誠”有誤,這里把“忠”與“信”的范疇完全等同起來”了)
(2)本章進一步體現了孔子教育以德為先的觀點。子夏繼承孔子的思想,認為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學問及其學問的好壞,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識,而是看他能否踐行“孝”、“忠”、“信”等倫理道德。(3分,只答出以德為先或重視品德只得1分)
【參考譯文】
子夏說:“看重實際的德行,輕視表面的姿態,侍奉父母,能夠竭盡自己的力量;侍奉國君,能夠不惜自己的生命;與朋友交往,說話誠實講信用。這樣的人即使自謙說沒有讀過 到作品的感染;“蓬勃了自身,迸發出從未有過的力量”意指我們在閱讀中,有了新的思考,提高了思辨能力,精神得到升華。(共4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五、語言文字應用(8分)
啊!”
凡事不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卻憑主觀想像去推斷它的有無,可以嗎?酈道元見到和聽到的,大概和我一樣,但是說得不詳細;士大夫終究不愿夜晚乘著小船?吭趹已陆^壁下面,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漁夫船工,雖然知道卻又不能用文字表達。這就是石鐘山得名的由來在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的緣故啊。而淺陋的人,竟用斧頭敲打山石的辦法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自以為得到了它的真相。我因此記下這件事,嘆惜酈道元記敘的簡略,譏笑李渤的淺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