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一語文下學期期中練習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
閱讀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9分,每小題3分)
“丹培拉”與東方意蘊
程俊禮
繪畫材料與作品的畫面品質及技法、語言有著緊密的聯系?v觀西方繪畫,材料幾經變更,語言也從客觀寫實轉向藝術家主觀情感的自由表達。西方藝術家曾從日本浮世繪等亞洲藝術中汲取營養,但是對于中國畫水墨意蘊和中國畫所特有的精神情感的表意方式卻鮮有深入探究。為了尋求更廣闊的藝術表達空間,我嘗試運用“丹培拉”這一西方傳統繪畫形式來表現中國畫的意象韻味,以求賦予這一傳統繪畫形式以新的面貌,借此展開我的藝術探索。
“丹培拉”是英語Tempera的音譯,通常稱作“蛋彩畫”,起源于古希臘、古羅馬時期,是歐洲最古老的畫種之一。丹培拉主要以蛋清或蛋黃等易融水媒介作為繪畫顏料的調和劑,有多種混合方式。它多水時薄如水彩,透明流暢;少水時則飽滿沉穩,速干的特性適于多層次的細膩描繪。在中世紀基督教美術中,丹培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并在文藝復興時期達到頂峰,16世紀隨著油畫的興起逐漸衰退,但至今仍廣為流傳,成就了倫勃朗、波提切利、弗朗西斯科、安德魯懷斯等繪畫大師和他們的傳世經典之作,體現出丹培拉獨特的藝術魅力。
多層次的描繪讓傳統丹培拉繪畫的制作過程耗時費力。但其速干的特性是否也適用于主觀情感的即時宣泄?是否為表現中國畫的意象韻味提供了可能性呢?我在藝術實踐中常常思考,如何將丹培拉和中國傳統繪畫的思想表述相融會,如何以一種中國式的寫意觀,在丹培拉色彩的流動中表達個人生存體驗和對大自然的審美解讀。
中國畫強調“意在筆先”!耙狻迸c意境、意象相關,是畫家在情景交融的狀態下物我合一的藝術表達。正是在“意”的揮寫中,畫家將自然的存在狀態與人的生命形態進行了鏈接,就像孔子“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闡釋一般!巴鈳熢旎,中得心源”。我試圖在丹培拉的色彩揮寫中,追求客觀描摹和主觀精神的發揮中主客觀統一的審美意境,體悟王國維的“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在中國油畫家主動追求油畫本土化、民族化的今天,以丹培拉這一西方繪畫形式追求中國傳統文人畫意韻的“西語式表達”,寫“胸中逸氣”,表“象外之意”。
為此,我以中國式的寫意形式,對適合細膩描繪的傳統丹培拉繪畫材料進行了顛覆式運用,在自然風景的描繪等藝術實踐中,更注重色彩運用的直覺性、隨機性,強調西方表現主義和東方表現性繪畫異質同構的審美特質。我希望通過作品傳達一種更加接近東方古典哲學精神的境界,在色彩的流動中,讓西方的丹培拉更多一抹東方意蘊。
1.下列關于“丹培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3分)
A.丹培拉是一種西方傳統繪畫形式,作者借它來表現中國畫的意象韻味。
B.丹培拉起源于古希臘、古羅馬時期,通常稱作“蛋彩畫”。
C.丹培拉繪畫顏料采用的調和劑主要是蛋清或蛋黃等易融水媒介,有多種混合方式。
D.丹培拉在中世紀基督教美術和文藝復興時期發展并達到頂峰,16世紀逐漸衰退。
2.下列對丹培拉至今仍廣為流傳的原因分析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具有適于多層次的細膩描繪的速干特性的繪畫顏料讓傳統丹培拉繪畫制作耗時費力。
B.丹培拉有獨特的藝術表現魅力,成就了一批著名的繪畫大師及其傳世經典之作。
C.丹培拉繪畫的速干性適于主觀情感的即時宣泄,為表現中國畫的意象韻味提供了可能。
D.中國畫家想對丹培拉繪畫材料進行顛覆運用以創作更接近東方古典哲學精神境界的作品。
3.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隨著西方繪畫材料的變更,語言也從客觀寫實轉向藝術家主觀情感的自由表達,說明繪畫材料決定著作品畫面品質、技法、語言。
B.西方藝術家曾汲取了日本浮世繪藝術的營養,卻沒有探究中國畫水墨意蘊和精神情感的表意方式。
C.作者在藝術實踐中已將丹培拉和中國傳統繪畫的思想表述相融會,以一種中國式的寫意觀表達個人生存體驗和對大自然的審美解讀。
D.作者試用“丹培拉”來表現中國畫的意象韻味,是想賦予丹培拉以新的面貌,更多一份東方意蘊,尋求更廣闊的藝術表達空間。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完成4-7題。(19分)
石鐘山記
蘇軾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①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②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③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④。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于水上,噌吰⑤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⑥,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⑦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釋】①磬(qìng):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②扣,通“叩”,敲擊,敲打。③桴(fú):鼓槌。④硿硿(kōng )焉:硿硿的(發出響聲)。⑤噌(chēng )吰( hóng ):形容聲音洪亮。⑥罅(xià ):裂縫。⑦窾(kuǎn )坎(kǎn )鏜(tāng)鞳(tà):窾坎,擊物聲;鏜鞳,鐘鼓聲。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
B.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
C.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
D.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經即作為思想、道德、行為等標準的書,亦稱宗教中講教義的書,或稱某一方面事物的專著!端洝肥侵袊谝徊坑浭鏊档膶V喴浭隽巳珖137條主要河流的水道情況。
B.中國干支歷采取天干地支計算年、月、日、時,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順序不重復地搭配起來,用來作為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代號,如“丁丑”。
C.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獎善行,稱為謚或謚號,如周景王、魏莊子。
D.公元前522年周景王鑄造了一套名叫“無射(yì)”的大型編鐘。無射是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鐘聲合乎無射的意律,故用“無射”作鐘名。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和以動襯靜的手法,把大石、棲鶻、水波的形態或聲音描繪得形象逼真,構成了一幅動人的圖景,繪形繪聲,寫得十分出色。
B.文章描繪出一幅陰森可怖冷清凄厲的石鐘山夜景,著力渲染陰森可怖的環境氣氛,烘托出親身探訪的不易。
C.作者寫了兩處水聲,都寫得比較舒緩,有徐察細勘之意;對兩處鳥叫的`描寫也大致相同,都是先寫其聲,后寫其名。
D.作者在和兒子談話中將兩種聲音與“周景王之無射”和“魏莊子之歌鐘”相聯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結果,點出以鐘名山的緣由。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古體詩,完成8-9題。(11分)
擬古(其七)
陶淵明
日暮天無云,春風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
歌竟長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間月,灼灼月中華。
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
8.第二句中的“扇”字是常見的字眼,為什么卻顯得新鮮有味?(6分)
9.請你簡析“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慨。(5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下列篇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選 6個小題;超過 6個按前 6個計分。(6分)
。1) __________,長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 )
。2)巴東三峽巫峽長,__________ !(酈道元《三峽》)
(3)淇則有岸,__________ 。 (《氓》)
(4)__________,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5)何以解憂, 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6) __________,常在于險遠。(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7) __________,桃李羅堂前(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8)低頭弄蓮子,__________。(《西洲曲》)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4分)
11.閱讀下面這篇散文,完成(1)-(4)題。(24分)
清塘荷韻
季羨林
①樓前有清塘數畝。記得三十多年前初搬來時,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記憶里還殘留著一些綠葉紅花的碎影。后來時移事遷,歲月流逝,池塘里卻變得“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見什么荷花了。
②我腦袋里保留的舊的思想意識頗多,每一次望到空蕩蕩的池塘,總覺得好像缺點什么。這不符合我的審美觀念。有池塘就應當有點綠的東西,哪怕是蘆葦呢,也比什么都沒有強,最好的最理想的當然是荷花。
③有人從湖北來,帶來了洪湖的幾顆蓮子,外殼呈黑色,極硬。據說,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夠千年不爛。因此,我用鐵錘在蓮子上砸開了一條縫,讓蓮芽能夠破殼而出,不至永遠埋在泥中。這都是一些主觀的愿望,蓮芽能不能長出,都是極大的未知數。反正我總算是盡了人事,把五六顆敲破的蓮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聽天由命了。
④這樣一來,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心里總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綠的蓮葉長出水面?墒,事與愿違,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涼落葉,水面上也沒有出現什么東西。經過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綠柳垂絲,一片旖旎的風光?墒,我翹盼的水面卻仍然沒有露出什么荷葉。此時我已經完全灰了心,以為那幾顆湖北帶來的硬殼蓮子,由于人力無法解釋的原因,大概不會再有長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無法把荷葉從淤泥中吸出。
、莸,到了第三年,卻忽然出了奇跡。有一天,我忽然發現,在我投蓮子的地方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雖然顏色極惹人喜愛,但是卻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地平臥在水面上,像水浮蓮的葉子一樣。而且只長出了五六個葉片。對我來說,這又是一個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拚嬲钠孥E出現在第四年上。嚴冬一過,池塘里又溢滿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長葉的時候,在去年飄浮的五六個葉片的地方,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而且看來荷花在嚴冬的冰下并沒有停止行動,因為在離開原有五六個葉片的那塊基地比較遠的池塘中心,也長出了葉片。葉片擴張的速度,擴張范圍的擴大,都是驚人地快。幾天之內,池塘內不小一部分,已經全為綠葉所覆蓋。而且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蓮一樣的葉片,不知道是從哪里聚集來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躍出水面,長成了亭亭的荷葉。原來我心中還遲遲疑疑,怕池中長的是水浮蓮,而不是真正的荷花。這樣一來,我心中的疑云一掃而光;池塘中生長的真正是洪湖蓮花的子孫了。我心中狂喜,這幾年總算是沒有白等。
、咛斓孛壬f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御。只要你肯費力來觀察一下,就必然會承認這一點。現在擺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樓前池塘里的荷花。自從幾個勇敢的葉片躍出水面以后,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從我撒種的地方出發,向東西南北四面擴展。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的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的這個局面。
、喙忾L荷葉,當然是不能滿足的。據了解荷花的行家說,我門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園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樣。其它地方的荷花,顏色淺紅;而我這里的荷花,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復瓣,看上去當然就與眾不同了。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于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時讀舊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睈燮湓娋渲溃詈逈]有能親自到杭州西湖欣賞一番。現在我門前池塘中呈現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從杭州搬到燕園里來了。豈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幾年才搬到朗潤園來的周一良先生賜名為“季荷”。我覺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難道我這個人將以荷而傳嗎?
⑨前年和去年,每當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跋s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蔽掖_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后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詩話上讀到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弊髡呱钕У诙鋵φ滩还。這也難怪,像“池花對影落”這樣的境界究竟有幾個人能參悟透呢?
⑩連日來,天氣突然變寒。池塘里的荷葉雖然仍然是綠油一片,但是看來變成殘荷之日也不會太遠了。再過一兩個月,池水一結冰,連殘荷花也將消逝得無影無蹤。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凹热欢斓搅,春天還會遠嗎?”
我為我的“季荷”祝福。
。ㄓ袆h節)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4分)
A.作者在文中為表現荷韻,情景交融,動靜結合,并運用了比喻、擬人、對比、引用等多種表現手法。
B.荷花從無到有、從稀少到繁茂的生長過程,表現了蓮荷頑強的生命力,給人以欣慰和希望。
C.本文語言沉郁頓挫、含蓄多情,描寫生動有趣,給人一種禪境的理趣和強烈的美感體驗。
D.本文與其說是寫荷花,還不如說是寫季先生的人生感悟;對荷抒情,以荷喻人,借荷明理,是這篇散文最大的成功之處。
E.本文與朱自清《荷塘月色》相比,創作背景不同,但描寫重點相似,手法和情趣也大同小異。
。2)燕園的“季荷”有什么特點?根據文意分點概括。(6分)
(3)這篇散文題為“清塘荷韻”,本應詳寫葉之神、花之韻,為什么還要在第④~⑥節詳寫荷葉的生長?(6分)
。4)如果說周敦頤筆下的荷是志行高潔的隱者,朱自清筆下的荷是撫慰心靈的舞者,那么季老筆下的荷應該是什么呢?請結合原文,說說你的理由。(8分)
四、語言文字運用(21分)
12.下列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梵語(fàn ) 攀緣 水龍頭 東漸于海(jiān)
B.供養(gòng) 鏤刻(lòu ) 殊不知 委曲求全
C.夾裙(jiá ) 露臉(lòu )琉璃榻 林林種種
D.抑或 占卦(zhān) 峭楞楞(léng) 良晨吉日
13.下面各句中劃線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2015年梅西在不停地創造輝煌,3月,梅西被西甲官網評為“史上最佳球員”。他的快速球球路很直,且控球精確,而變速球與滑球的準頭也不遑多讓。
B.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實足。
C.金庸靈活運用還珠小說中的奇妙素材,含英咀華,所過皆化;再將西洋文學技巧及電影手法予以捏合,乃使武俠小說脫胎換骨,煥發新姿,普遍獲得世人肯定與重視。
D.學生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厚德載物的包容精神,貴和持中的和諧精神,正道直行的正義精神以及修身、禮儀諸方面表現出來的文明素養,就是他們持之以恒地進行德育教育的巨大成果。
14.下列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3分)
A.這部由第六代導演執導的青春片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講述了主人公拒絕平庸、堅守夢想的成長故事,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動了觀眾。
B.作者觀察細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聲,都能激發他的靈感,都能從中找到抒情敘事的切入點。
C.在此次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同學們常圍在一起相互鼓勵并認真總結得失,贏得的遠遠不只是比賽的勝負。
D.作為一個全新的、相對成熟的行業,不僅電子商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類的生
活方式,也沖擊了歷史悠久的傳統商業模式。
15.請你在下面這段文字的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
一個人總是上網,不讀書,我認為他是沒有文化① ?文化就是進入到人類精神生活的傳統中去進行思考,而這個傳統主要就存在于書籍之中。網絡的長處是迅速傳遞當下的信息,它不讓人思考。當然如果你素質好,你上網的時候也會思考。② ?我相信不是從網絡上得的,而是③ ,有了這個底蘊,這樣的人上網不怕,他不會被網絡上鋪天蓋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沒,他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16.請你緊扣下面的觀點,結合巴金《家》或雨果《巴黎圣母院》的有關內容,運用排比修辭手法,續寫一段意思完整的話,不少于60字。(6分)
不少文學作品都體現了“美丑對照”原則。
五、寫作(60分)
17.窗體頂端
17.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聞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一張沒有價值的白紙,自從綠給了我發展,紅給了我情熱,藍教給我以高潔,粉紅賜我以希望,灰白贈我以悲哀……從此以后,我便溺愛于我的生命,因為我愛它的色彩。
請以“為青春著色”為題,結合生活實際,寫一篇字數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真實感人,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結合。
【2018高一語文下學期期中練習題】相關文章: